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立法會選舉︱科技創新界選舉論壇 麥騫譽倡加強創科人才配套 邱達根倡提高新型工業化計劃資助額上限 (19:54)

發佈於

官辦立法會選舉論壇今日(26日)繼續舉行,科技創新界由本地科企創辦人及科學家麥騫譽與現任議員邱達根競逐連任。論壇涵蓋以科技改善基層住屋及醫療問題、以及香港創科發展如何配合國家發展等議題。

第一條必答題問到政府應如何善用科技解決基層市民的住房問題,麥騫譽提到可以3D打印技術製作組裝合成法(MiC)的配件,又建議模擬建築資訊,以減少組件的設計差。麥續指政府可建立住房需求的AI預測模型,用以更好地開發土地用途,又提議可透過衛星遙感技術規劃如何妥善利用土地。邱達根則認為政府應掌握人口結構及收入數據,以評估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又建議可以AI減省和簡化項目審批程序,提速提效以解決短期房屋需求。

其中一條必答題亦問到政府應如何以科技增強醫療服務,以惠及長者和基層社群。麥騫譽認為需檢視「醫健通」和「HA Go」等應用程式所掌握的數據是否足夠。麥建議可擴大AI的臨牀應用,例如以AI數據模型分析骨折和腦部掃描,以及可以AI撰寫醫療報告等。邱達根則提議收集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的病人數據,又認為基層醫療署可把健康市民的數據分享予醫衛局,以供AI分析。

麥騫譽建議加強人才配套 倡完善溝通機制以助引資

麥騫譽在抽籤部分被問到如何利用香港既有創科優勢推動香港經濟發展,以及貢獻國家科技自立自強。他表示科學家有時會按照自己興趣做科研,須由「痛點」着手才有更多機會產業化,說「科學家有好多嘢其實都係唔了解,了解行業痛點嘅係喺業界嘅人」麥又提到不論5人或50人的初創公司都只能申請4個「科技公司研究人才庫」名額,因此建議政府加強人才配套,以支撐科研產業化。

麥騫譽在第二輪抽籤中被問到如何鼓勵私人資金投資香港創科發展,他以自身經驗為例,指初創公司即使有好的發展方向和商業計劃書,也未必能得到投資者垂青,但又見到有投資者會投資未有產業化潛質的項目。麥續指不同領域的投資者方向不一,投資策略亦因而有別,有人着重底層技術,有人着重商業模式,他稱內地投資者通常着重前者。麥表示需透過許多溝通才能獲投資,故建議完善溝通機制。

邱達根倡提高新型工業化計劃資助額2億元上限

邱達根在抽籤環節中被問到如何推動傳統工業升級轉型,及發展新興產業。他指出現時「新型工業化計劃」上限2億元的資助額,對於大型企業投資來說不足,故建議檢討並視乎企業投資金額提高上限,以吸引投資落戶。邱達根又稱需提升本地產能,指新田科技城及河套園區等可吸引已在外設廠的本地投資者回港投資。

邱在另一條抽籤題亦被問到有什麼措施應付創科基建和土地需求,他則強調因香港土地有限,需聚焦發展生命科技等產業。他其後在另一條抽籤題中建議本地中小企需利用科技提質提效,提出更好的產品、管理模式、人力管理方案和公司結構制度,以配合國家發展新質生產力戰略。

必答題亦問如何促進行政立法機關的良性互動;抽籤題則有問政府該如何提高青少年創科學習興趣,以培養本地優秀人才,以及吸引海內外創科人才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