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缺課生增 指「三層應急」或漏網 小童群益會倡設專隊家訪
【明報專訊】近年缺課學生數量有上升趨勢,香港小童群益會昨日發表研究報告,收集214名缺課中學生資料,發現他們上學年(2024/25)平均缺課83日,認為政府現時推行的「三層應急機制」有可能遺漏缺課學生的需要,建議成立由臨牀心理學家、社工等組成的青少年精神健康專責團隊,上門探望缺課學生,引導他們重返校園及社會。社署回覆,在「三層應急機制」下,校外支援網絡隊伍收到學校轉介後,會盡快接觸學生及安排跟進服務,又稱現設24小時即時網上輔導,隨時隨地支援青少年。
研究:上學年缺課生 平均缺83日
社署:校外支援隊接轉介會跟進
教育局昨回覆,2023/24學年缺課中小學生人數為5572,較2021/22學年3062人增逾八成。香港小童群益會昨發表「缺課背後—學童無聲的訊號」中學生缺課研究,該會今年5月至10月先後透過社工服務數據,收集214個缺課中學生資料;當中與12個曾缺課或正缺課學生訪談。研究發現,缺課學生2024/25平均缺席83日,當中六成半為特殊教育需要(SEN)學生,近五成有精神健康問題。另近四成缺課學生有自殘行為,兩成學生有自殺意圖。該會稱學生缺課涉多種原因,包括焦慮或恐懼、跟不上課堂進度、與同學關係欠佳。
半數有精神健康問題 兩成欲自殺
香港小童群益會表示,學校或難察覺部分受情緒困擾的學生,甚或根本難以接觸他們,未能及時提供支援,導致學生情况惡化,繼而產生尋死念頭。該會提到,政府「三層應急機制」由學校主導,當發現自殺風險高的學童時,校方向醫管局求助前須獲家長同意,加上學校主要靠學生返學時作觀察,認為機制或會遺漏缺課學生的需要。
總幹事劉翀建議建立青少年精神健康專責團隊,由臨牀心理學家、社工等專業人士上門探訪缺課學生,與學生建立關係,評估其精神狀况,引導他們重返校園及社會。
皇仁舊生會中學校長許建業表示,學生新冠疫下上網課,少與別人交流,或是導致近年缺課學生人數上升原因。
教育局回覆時稱,無論學生是否缺課,學校人員也可按學生實際需要,透過「三層應急機制」尋求支援。醫管局表示,去年11月至今年10月底,醫管局共接到122宗透過第三層機制由校長轉介的個案及65宗為校長而設的電話諮詢熱線查詢;其中緊急個案佔約7%,半緊急個案佔約56%,其餘為穩定個案或已接受精神科跟進。
機制下月擴至高小
另外,「三層應急機制」下月起擴大至服務小學高年級生,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人手是否足以應對新增服務範圍,醫管局稱會密切留意機制運作,並積極配合政府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