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陳帆川:Google是否摧毁新聞業的元兇?
【明報文章】「你跟新聞業對話時,常常用到『我們』,掩飾了一個事實——Google同時在摧毁新聞業。」資深記者Natalia Antelava在奧地利維也納一個國際新聞活動上,訪問了剛退休的Google前新聞主管Richard Gingras。對答火光迸濺,令人反思Google到底是幫了新聞業一把,還是摧毁了行業?
創辦美國非牟利網媒「Coda Story」的Antelava,訪問了任職Google長達15年的Gingras,開場便對他以「我們」來形容Google與新聞業,大表不滿:「Google與媒體存在權力關係,你掌握金錢和權力,創造了一個新聞業賴以生存、最終導致業界崩潰的系統,這怎能算是『我們』呢?」
據「Coda Story」刊登的訪問全文(註),Antelava三番四次要求Gingras回應,Google是否摧毁了新聞業,並舉出該公司向中俄政權讓步的例子,批評他表裏不一,在博客大談對自由的看法,實則助紂為虐。Antelava尤其不滿他將自己定位為替新聞業出謀獻策的智囊、時常指出業界錯處,卻對自己公司輾壓新聞業隻字不提。
Antelava的立場很具代表性。科技平台透過整合和發送新聞內容吸引用戶,不但拒絕向媒體支付分文,反而壟斷了廣告市場。Gingras反駁指:「Google並無摧毁新聞業,也沒有奪走他們的收入……Google三分之二的廣告客戶,都是那些無能力承擔傳統紙媒廣告費用的小企業。」
他稱任內最大失誤,來自對新聞業數碼化舉足輕重的「Google新聞計劃」(Google News Initiative):「8年間,我們花了15億美元,試圖推動創新。」但他直言創新沒有成功,當年應該推動新聞機構思考在地區廣告中所扮演的角色。簡單來說,即是將廣告業務做得更精準,不是單純地在全國性的報章上刊登同一則廣告。
曾出任美國多家媒體高層的Richard Tofel引用了該訪問,認為Google並無摧毁新聞業:「新聞機構本來可以另一種方式,進入廣告市場。2000年我主管《華爾街日報》時,廣告收入高達10億美元,遠超當時數碼媒體一哥微軟的廣告收入。Google當年收入才1900萬美元,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還在讀高中,亞馬遜也未真正涉足廣告業務。」他說,傳統媒體當時便應考慮擴展產品範疇。Antelava的窮追猛打,或許贏得行家擊節稱賞,卻似乎於事無濟。
註:”The Werewolf game: an interview with Google’s former news chief Richard Gingras”, 2 Nov 2025.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陳帆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