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李立峯:靠直覺還是靠驗證? 市民如何判斷新聞可信度

發佈於

【明報文章】公信力向來備受傳媒重視;市民是否信任新聞,也是很多學術研究關注的重點。但到底一般人如何判別新聞是否可信?是長年累月積聚的印象?是仔細觀察分析的結果?近月,一批外國學者做了一個包括香港在內、關於新聞使用和信任度的跨國調查研究,有一些值得分享和討論的結果。

該研究的問卷,包括了一系列關於人們如何判斷新聞是否可信的題目。研究者把新聞是否可信的判別基礎,粗略地分為「直覺」和「驗證」兩個類別。

部分地靠直覺 未必是壞事

如圖1顯示,在1309名回答了新聞信任度問題的受訪者中,48.5%認同自己「依靠直覺來判斷新聞媒體是否值得信任」,不認同的只有20.7%。54.1%受訪者認同「新聞媒體是否值得信任是顯而易見的」,不認同這句話的只有14%。48%人認同即使自己「並不了解全部事實」,仍然「可以判斷新聞是否可信」;不同意的有17.3%。45.6%認同自己「即使不對事實查核求證」,也知道個別新聞是否可信;不同意的有20.9%。

另一方面,57.8%受訪者認同自己「會信任那些提供證據來佐證其主張的新聞媒體」;不同意的只有13.4%。53.2%受訪者同意自己「在相信一則新聞報道之前,會試圖將其與其他來源進行交叉驗證」;不同意的有16.8%。51.5%人認為自己會仔細分析新聞報道的真假,但只有34.8%人會努力核實新聞報道的準確性。

同意自己講求證據,甚至會仔細分析報道的比例,比同意自己靠直覺的比例,只是高一點點。一般而言,人們也許會覺得,追求證據以至願意查證,比純粹依賴直覺較為可取。不過事實上,事事要自己分析,不一定可行;部分地依靠直覺,也不一定是壞事。

讀者與傳媒的「專業信託」關係

傳統上,不少學者或新聞工作者都會建議人們多看幾個媒體對同一件事情的報道,以防自己被個別媒體的立場左右,同時可以更全面和準確地理解事情,以及判斷哪一個媒體的報道更為可信。

不過於現實中,大部分市民在大部分情况之下,不見得有時間和精力去仔細分析不同媒體報道。更基本的是,讀者與專業新聞工作者之間,本來應該有一種「專業信託」關係——正是因為普通人能夠花在理解時事的時間和精力有限,所以才要依託一批專業人士,去生產可信又易明的新聞內容。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人們不會覺得有需要去核實和分析。那麼,在什麼情况下,讀者會覺得一單新聞需要被核實和分析?那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靠直覺了。

靠直覺與靠驗證 無必然衝突

做一個類比:筆者有時要求研究助理幫忙處理一些數據,助理做完後,筆者大都不會從頭到尾核實一次;很多時候,若要自己核實所有結果,那根本就不用助理幫忙了。不過很多時候,憑着經驗和背景知識,筆者會「直覺地」覺得某些結果「有古怪」,然後就會要求助理核對,往往亦因此能夠找出錯誤。於這種情况下,直覺是重要的。直覺可以是經驗的產物,有其可靠之處。而「靠直覺」的意思,也不等於不加以查證,而是讓「直覺」指向需要加以查證之處。

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靠直覺與靠驗證,並沒有必然衝突。回到人們如何判斷新聞的可信度,筆者將圖1的頭4個問題答案結合,代表「以直覺判別新聞」的傾向;將圖1最後兩個問題的答案結合,代表「以查證判別新聞」的傾向。兩種傾向不單沒有衝突,甚至有輕微而在統計學上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4類新聞受眾

由於「以直覺判別新聞」跟「以查證判別新聞」沒有強烈相關,我們可以進一步將人們分為4類。做法是以量表中間點為分界線,分開「以直覺判別新聞」與「不以直覺判別新聞」兩組﹙在中間點上的歸類為「不以直覺判別新聞」﹚,以及分開「以查證判別新聞」和「不以查證判別新聞」兩組。兩者交叉之下,就會得出4類受訪者:

第一類是不認為自己能夠靠直覺判斷,又不講求證據或查證的受訪者。對他們而言,新聞可信度基本上是無從判斷的。

第二類是認為自己能夠靠直覺判斷新聞,惟不太講求查證的受訪者。

第三類是不認為自己會靠直覺判斷新聞的可信度,而講求證據或主動查證。

第四類則是既認同自己能夠靠直覺判斷新聞可信度,同時又會看證據以至主動核實的人。

圖2顯示,頭3類受訪者各佔樣本兩成左右;最後一類受訪者則佔四成。

問卷另一題目,問及受訪者對新聞的興趣,受訪者以5分量表回應。圖2顯示4組受訪者之中,對新聞感到極大興趣或很有興趣的比例。覺得自己無從判斷新聞可信度的人,對新聞感興趣的比例最低;在單憑直覺或只信查證的受訪者中,亦分別只有約14%對新聞感到極大或很有興趣;在直覺與查證兼重的受訪者中,則有21%對新聞感到極大或很有興趣。

調查也問到受訪者有沒有在網上付費給新聞平台或機構。圖2顯示4組受訪者中有付費看新聞的比例:頭3組受訪者之間並沒有明顯差異,有付費的比例在11%與15%之間;但在最後一組受訪者中,有付費看新聞的有近三成。

這些結果進一步說明,「直覺判斷」與「認真查證」並不一定衝突。完全靠直覺下結論,固然不可取,惟新聞受眾也不可能仔細分析甚至查核所有新聞內容。有經驗而且認真的新聞讀者,往往也是先憑「直覺」判斷新聞的可信性;當對特定新聞內容有疑問時,才更仔細分析或加以查證,再決定新聞內容是否可信。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李立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