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港上月進出口表現齊勝預期 輸美貨值逾17年新高 按年增速加快至40.5%
【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10月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增17.5%,勝市場預期的10.7%;進口亦上升18.3%,遠高於預期的9.5%,進出口均連續第九個月錄得雙位數增長。10月錄得有形貿易逆差399.47億元,多過預期323億元。出口至美國的貨值創2008年9月後新高,按年增速亦由9月4.8%加快至40.5%。有學者認為,中國與其他地區出口至美國的關稅差距縮小,加上高價值電子零部件為確保時效性而選擇空運並透過香港轉口。
明報記者 黃志偉
按地區劃分,期內輸往亞洲的整體出口貨值按年上升15.6%,相較9月,大部分地區升幅擴大,其中越南、台灣和印度,分別增長56%、50.2%和31.8%(見表),對中國內地出口增速則放緩至9.8%。其他地區方面,除出口美國急增外,對荷蘭出口由跌14.3%轉升56.8%。另一方面,從中國內地進口貨值按年升幅由9月19.4%放慢至18.4%,但從越南進口升189.1%,連升10個月,台灣則由跌19%轉升7.9%。
以貨品類別來看,電動機械、儀器和用具及零件的出口貨值按年升幅放緩至16.1%,進口略為加快至21.5%。通訊、錄音及音響設備和儀器表現突出,出口按年升35.7%,進口亦升45.5%。至於辦公室機器和自動資料處理儀器,出口及進口均由跌轉升,按年分別升10.1%及10.2%。
對內地進出口增速放慢
政府發言人指出,輸往大部分主要市場的出口均蓬勃增長,且大部分主要商品的出口上升,尤其是電動設備、機械及機械用具。環球經濟維持溫和增長,加上近期外圍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減退和對電子相關產品的需求持續,應會在短期內有利香港的商品貿易增長。政府一直加強香港與不同市場的經貿聯繫亦將繼續提供支持。然而,貿易壁壘的持續影響仍值得關注。
學者:港外貿或續受惠中美協議
浸大會計、經濟及金融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中國與其他出口至美國的地區的實際關稅差距縮小,加上中國生產效率和經濟規模的優勢,促使部分訂單回流內地,並經香港轉口。他續稱,第四季是美國消費旺季,為趕及10月期限,部分高價值貨品包括電子零件會優先空運確保時效。對於近期記憶體缺貨以致價格上升,他稱這亦可能是直接推高相關電子產品的出口貨值原因之一,但影響程度取決於零件生產地。麥萃才預期,香港外貿或繼續受惠於中美臨時關稅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