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阿里上季經調整少賺72% 吳泳銘:AI服務持續供不應求 不排除加碼投資

發佈於

【明報專訊】阿里巴巴(9988)截至9月底止季度收入按年升5%至2477.95億元(人民幣,下同),勝預期的2452億元;若不考慮高鑫零售和銀泰的已處置業務的收入,同口徑收入增長更達15%。不過集團經調整按年少賺72%至103.52億元(見表),較預期的135億元為差。市場關注即時零售投資是否已見頂、影響盈利表現,阿里首席財務官徐宏於業績會上回應稱,從閃購部分看,上季整體投資「會是一個高點」,惟隨着效率提升,包括單位經濟(UE)模型的顯著改善和規模趨穩定,預計今季投入將顯著收縮。

明報記者 楊括

阿里港股昨升2.1%,收報157.8港元,成交額232.2億港元,為全日成交最多個股。美股阿里(美:BABA)盤前曾升逾4%,開市早段倒跌1%,較本港昨收市價低約2%。

徐宏指出,由於集團將利潤及自由現金流投向未來佈局,短期盈利能力料將有所波動;又指過去4個季度,阿里在AI+雲基礎設施的資本開支已達約1200億元,不過首席執行官吳泳銘表示,見及旗下AI及雲服務持續供不應求,不排除在早前已提出的三年3800億元計劃外額外投資。

經營現金流持續偏弱

阿里旗下近期最受矚目的即時零售業務,上季收入按年增60%至229.1億元,主要由淘寶閃購訂單量增長所帶動。但同期集團經營現金流及自由現金流表現持續偏弱,阿里指主因是涉及即時零售等支出。談及未來閃購的業務增長及單位經濟改善前景時,阿里電商事業群首席執行官蔣凡稱,近幾個月團隊專注於保持市場份額的前提下,優化單位經濟模型且進展顯著。訂單結構改善,例如非茶飲訂單佔比已達75%以上,加上規模效應帶來的物流成本下降,令10月以來閃購的單位經濟虧損已較7、8月降低一半。他相信閃購的第一階段規模擴張已結束,當前已進入第二階段即效率優化階段。下階段團隊會持續精耕細作用戶體驗,聚焦高價值用戶的經營及零售品類發展。

阿里雲收入按年增34%

至於作為阿里利潤增長引擎的阿里雲,分部上季收入按年增34%,主要由公共雲業務收入增長帶動,包括AI相關產品採用量的提升,不計阿里併表業務的外部商業化收入則增長29%。阿里中國電商集團上季收入按年升16%,當中客戶管理收入(CMR)增10%至789.3億元,主要由Take rate(貨幣化率)按年提升所帶動。但分部經調整EBITA(稅息攤銷前盈利)大降76%至104.97億元。

客戶管理收入增10%

此外,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收入按年升10%,經調整EBITA轉盈1.62億元,主因是物流優化和投入效率共同提升,而速賣通Choice業務的單位經濟效益則持續顯著改善。

此外上季集團以2.53億美元回購1700萬股普通股。截至9月底止,仍餘191億美元回購額度,有效期至2027年3月。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阿里吳泳銘:未來3年不存在AI泡沫 (202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