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日本加碼投資建「北海道矽谷」 官民合作「國家隊」 盼重搶晶片市場
【明報專訊】日本政府正投入巨額資金,力求將向來以農業及旅遊業聞名的北海道改造成「日本矽谷」,作為先進半導體生產地,與韓國及台灣的晶片製造巨頭競爭。日本官民合作的「國家隊」半導體製造初創企業Rapidus是這項大計的核心,今夏才宣布在北海道工廠成功試產出2納米晶片。日本經濟產業省上周五(21日)公布,將在2026及2027財政年度向Rapidus追加約1萬億日圓(約497億港元)的投資及補貼。BBC形容,日本政府這項「北海道矽谷」大計如能成功,將有望在全球總值6000億美元的晶片市場成為新興競爭者。
Rapidus選址千歲 水電充足地震風險較低
Rapidus總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背後得到日本政府以及豐田、軟銀和Sony等多間日本企業支持,採用美國IBM的2納米製程技術Nanosheet。在政商資金扶持下,Rapidus已在北海道千歲市興建大型晶圓廠。Rapidus社長小池淳義表示,千歲的水源、電力及自然美景成為理想的選址,且當局認為北海道較日本其他地方發生地震的風險較低。
繼台積電三星製2納米晶片 盼2027量產
在荷蘭公司ASML提供EUV光刻機僅3個月後,Rapidus今夏即宣布成功製造2納米電晶體原型——目前僅台積電及三星電子做到這點。Rapidus目標是2027財年起量產2納米晶片,繼而量產1.4納米晶片。在高市早苗政府強調戰略產業投資之際,經濟產業省宣布2026財年和2027財年分別再為Rapidus注資6300億日圓和3000億日圓資金。 經濟產業大臣赤澤亮正說:「Rapidus是政府推動危機管理投資的基石,這是為了國家利益而必須成功的國家項目。」
台韓深耕多年 日尋外國客戶存挑戰
要在競爭激烈的晶片市場立足,Rapidus仍要克服的良率與品質標準等挑戰,台積電和三星電子一直在這關鍵領域領先。製造高端晶片的成本高昂且技術要求極高,東盟+3宏觀經濟研究辦公室(AMRO)去年一份報告指出,儘管Rapidus正獲得政府補助及財團提供資金,「但其融資仍未達到啟動量產所需的預計5萬億日圓」。尋找日企以外的客戶也可能是挑戰,因三星電子及台積電已與全球企業建立多年合作關係。
對外勞接受度低 阻解決人才問題
即使困難重重,日本仍持續加碼注資晶片產業,從2020年至2024年,已投入270億美元,尋求提升目前僅略多於10%的全球半導體產量佔比——40年前,日本佔比高達一半以上。分析認為,日本政府補貼停滯令晶片製造商無法維持競爭力,加上人口老化下長者社會福利壓縮了可用於研究、教育和技術的資金。在上述「北海道矽谷」以外,日本也尋求重振位於九州熊本縣的該國傳統半導體生產聚落,後者核心便是日企有份合資的台積電子公司「日本先進半導體製造」(JASM),位於熊本縣菊陽町的台積電熊本一廠去年底投入量產,二廠目標是2027年底啟用。惟日本仍需解決半導體工程師不足的問題,估計未來數年仍有4萬人的缺口,像熊本廠便仍頗為依賴台灣外派人員。Rapidus正與北海道大學等機構合作培訓人才,但認為仍需大量引入外國工程師,惟公眾對外勞接受度偏低。
(BBC/日經亞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