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體演文出界論壇 霍啟剛指麥理浩訪京忽然民主 羅光萍:民主非以選舉方式判斷
【明報專訊】立法會選舉體演文出界昨舉行選舉論壇,主持問到兩名候選人對發展優質民主的建議。候選人霍啟剛說分析問題要看歷史,稱回歸前港英政府抗拒香港走民主路,但誤說「97年麥理浩去北京見鄧小平」得悉中方要收回香港主權才「忽然民主」。對手羅光萍則說「可以與啟剛先生站在這裏,回答這個全港議題,本身就是優質民主的體現」。翻查資料,麥理浩於1971至1982年擔任港督,並曾在1979年拜訪鄧小平,席間談及香港前途議題。
主持陳芷菁於必答環節問及,最近香港各界重溫《「一國兩制」下香港的民主發展白皮書》,「提到香港回歸祖國,才開啟民主新紀元」,兩人對發展優質民主有何建議。霍啟剛反問:「回歸之前,我們是否有民主呢?」他說回歸前人民不能選港督,也沒有「三權分立」、「立法會與行政機構分開」的概念,稱「港督到93年才不是立法會主席」。
霍啟剛又形容「民主不是乘小巴」,不是乘到終點站,人民生活就更加美好。他稱「如果真的一人一票,2016年希拉里已經做總統啦,她拿了300萬多票,多過特朗普」,並認為民主沒定義、「不是一條直線」,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民主,而中國制度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他又說1997年後香港有探索自己的民主路,認為需要合法、符合一國兩制方針、愛國者治港,也須按香港需要的步伐「循序漸進地做」,而非盲目追隨。
羅光萍則說,優質民主事關制度設計,不能以選舉方式判斷是否民主,應是不互相抹黑、攻擊,為香港整體利益着想。她續稱,另一重點是社會參與,例如自己抱着服務香港的熱誠參選,便是「非常生動的香港優質民主體現」,又說優質民主需要市民投入,呼籲社會積極投票。翻查資料,體演文出界有259個團體選民。
金服界連少冬倡北都安置重建戶
政府下午亦舉行金融服務界論壇,主持人問到私人發展商參與市區重建意欲下降,候選人有何建議予市建局。候選人連少冬稱,可在北都等地區預留更多安置土地,改善重建項目的條件,並推動「預防性維修」;對手李惟宏則建議,檢討同區7年樓齡收購政策對政府財政是否最好的安排。該界別有625名團體選民。
(立法會選舉)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地建界對壘 趙式浩:作恒地執董難持平 黃浩明:員工沒直接利益 (2025-11-25)
無業男涉撕選舉海報 保釋候訊 (2025-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