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袁建明:各方協作 提升弱勢者網絡安全

發佈於

【明報文章】11月初香港主辦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揭幕日已聚焦討論金融科技,特別是人工智能(AI)在金融服務領域的應用,足證包括AI的創新科技,已成為香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核心技術。因此,香港社會的不同群體,也免不了需要接觸AI和網絡世界,這便促使網絡安全成為一個全民不能迴避的問題。

殘疾群體網絡安全素養 值得關注

可是,不少在網絡世界上屬弱勢社群的市民,仍然因網絡詐騙而蒙受巨額損失,曾有一名年逾八旬的老婦遭網絡騙徒騙走逾500萬元便是一例,提醒香港社會需進一步提升網絡安全。警方的統計數字也反映,近年騙案數目居高不下。顯然,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提升大眾的網絡安全素養,實為要務。

除了長者,殘疾群體的網絡安全素養,同樣值得關注。早前多個互聯網專業團體及復康機構開展一項有關視障、聽障及肢體殘疾人士網絡安全素養的問卷調查,結果發現逾八成受訪者認同提升殘疾群體的網絡安全意識相當重要。然而,當殘疾群體希望了解如何提升網絡安全素養,又或遭遇網絡安全風險事件時怎樣處理,卻未能有效取得相關資訊和支援。

網絡無障礙水平不足 殘疾者易成騙徒獵物

在上述問卷調查過程裏,負責的團體了解到,殘疾群體均暴露於頗大的網絡安全風險之中;而導致有關風險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本港的網絡無障礙環境仍有相當顯著的完善空間。殘疾人士因為網絡無障礙水平不足,難以辨識可能出現網絡安全風險的網站,結果很容易成為騙徒獵物。

以視障者為例,曾有一名視障人士因為未能辨識偽冒的購物網站,在嘗試透過有關網站購物時,把個人信息發給該網站,並用信用卡完成交易。其後,該名視障者翻查信用卡交易信息時發現不妥,才嘗試確認有關購物網站的真偽。後來在朋友協助下,事主能夠取回所有款項,可惜其提供的個人資料已落入不法之徒手上,風險已然不能避免。

為何上述視障者會誤墮網絡安全陷阱?究其原因是偽冒網站因為設計較簡單,且以文字內容為主,提供的內容也相當全面,事主因使用讀屏軟件,只能辨識網站的文字內容,誤以為該網站屬真正的官方網站。

這事件突顯了無障礙網站的重要——若所有網站均採取無障礙設計,視障者便能夠較容易從網站內容、功能等細節,辨識網站真偽。同時,網絡供應商和瀏覽器開發商需要完善網站域名,以及應用程式開發者的身分認證機制,加強打擊並迅速攔截偽冒網頁。

上述例子說明,數碼無障礙對弱勢群體的網絡安全相當重要;而在廣泛應用AI的今天,數碼無障礙對網絡安全顯得更為重要。

誠然,AI對網絡安全而言屬一把雙刃劍:它既可被騙徒利用作詐騙工具,偽造圖像或聲音信息,但AI亦可用於發展識別偽冒網站或網絡資訊之上。當中關鍵,是網絡安全的基建和規管框架。開發商在有關基建和框架上發展的附加功能,將可為網絡安全增值。有效的網絡安全基建和框架,必須由多方合作建立,包括各地政府、國際組織、資訊科技業界等團結一心,方能水到渠成。

讓香港在數碼世界成為安全共融社會

對於殘疾人士使用AI系統,其無障礙設計自然是不可或缺。以視障者為例,不少AI模型或應用軟件,均未能達到完全無障礙水平。因此,筆者建議開發商於開發過程裏,盡可能配合國際上有關網絡無障礙的指引,並盡早引入有不同特殊需要的用者參與開發過程,確保產品具足夠的無障礙程度。

殘疾人士普遍也意識到網絡安全的重要,也認同應用AI是大勢所趨,惟現行的網絡無障礙水平,卻令有需要的群體仍然要在網絡世界承擔一定的安全風險,這是我們不願看見的。不同持份者,包括政府、資訊科技業界、企業和公共機構,實在需要停一停、諗一諗,讓香港在數碼世界中成為一個安全且共融的社會。

作者是香港失明人協進會資訊科技委員會主席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建明]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