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華僑銀行:購英皇物業顯對港信心 將自用 續投資港設施支持業務
【明報專訊】英皇國際(0163)月中披露,擬以11.6億元向華僑銀行出售位於灣仔的中國華融大廈,華僑同時是英皇的債權銀行。華僑銀行香港企業銀行及金融機構高級董事總經理韋耀指集團去年已在中環、灣仔、銅鑼灣一帶尋找合適物業,是次購入物業基本上將為自用,決定沒受物業原業主身分左右;又謂香港為該行雙樞紐之一,會繼續投資在港設施支持業務,交易亦反映集團對香港的信心。
明報記者 歐陽偉昉
華僑銀行去年公布,3年內於大中華地區投資15億元,提升在港科技及工作空間,包括去年租用的啟德新辦公室。韋耀稱今次購入的物業為上述計劃以外的投資,其詳細用途會聯同現有物業一同作全面規劃,至於會否再購入物業,則視乎業務需要。英皇於2013年向華僑香港前身永亨銀行,以15.88億元購入該物業,至於購入該處是否因為歷史淵源,他稱只考慮了物業價錢、地點、物業質素。
截至上半年末,華僑銀行物業投資貸款錄20.82億元減值貸款,較去年底增36.97%,減值貸款比率則較去年底增3.28個百分點至7.26%。有市場人士稱現時銀行處理問題貸款時,較少選擇收抵押品,多以協商延期等方法處理,韋耀稱每個個案處理均有不同,他們按抵押品質素、價值因素考慮,希望盡量照顧客戶和銀行的利益。
貸款需求改善 料明年續好轉
韋耀表示,住宅物業市場已相當穩定,辦公室則在中環等核心商業區已見改善,雖然租值下調,但需求有所上升,例如本港新股市場暢旺,來港上市企業需要在港設據點,不過供應較多的地點如九龍東,則需要較長時間恢復。在整體經濟氣氛好轉下,他認為本港商業物業市場開始見底,但難以預測實際見底時間,或再需一至兩年才開始正常化,「自用嘅就好似誠哥(李嘉誠)講,能力範圍內又有需要就可以買」。
華僑銀行整體本港客戶貸款質素則有改善,今年6月底減值貸款較去年底減少6.92%至50.96億元,比率降0.29個百分點至4.21%。韋耀稱與香港經濟掛鈎的行業,下半年貸款質素都繼續向好,過去兩季一些零售企業收入和盈利下跌,現時已回復增長,貸款需求亦見改善,預期明年可進一步好轉。不過現時面對北上消費,市場競爭較以往激烈,在飲食等行業有力盈利的企業較以往少,「以前可能有八成賺錢,現時可能只有四成」。
華僑銀行早前與香港工業總會合辦今年度創新企業家獎,韋耀稱銀行角色已不只在融資,也同時作為客戶生態圈的一部分互相支持,例如他們應用科企客戶的技術,偵測騙徒以深層偽造(deepfake)詐騙,該行亦協助1300間中小企做綠色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