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有金融機構續申穩定幣牌 亦有褪軚 消息:有沙盒參與者與電商車企簽備忘錄
【明報專訊】政府早於今年8月發布《穩定幣條例》,一時間曾帶起穩定幣風潮,相關概念股也曾炒上。不過隨着市傳中央介入叫停,致有不少內地金融巨頭煞停穩定幣牌照申請,「穩定幣概念」亦回歸沉寂。不過近月亞洲區內日本、韓國等司法管轄區接力試驗穩定幣,再加上早前已有穩定幣落地應用的新加坡,於這一輪穩定幣爭鋒中,本港先發優勢似正減退。有已提出申牌的官方背景企業傳已實質放棄進一步申請,但也有原定的沙盒參與者改為「暗渡陳倉」,於申牌期間與汽車、電商、航運等業界企業簽署穩定幣相關備忘錄,傳正是為獲牌後先聲奪人、增強旗下穩定幣號召力。
明報記者 楊括
有消息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早前躍躍欲試的部分大型官方背景乃至「央企級」企業,已因「更上層政策因素」,在與金管局的相關溝通中轉趨消極,甚至已擬「掹飛」。與此同時,本報亦獲知,三大穩定幣發行人沙盒參與者中,有至少一方仍持續推進申請部署,包括與大型企業簽訂支付方案相關的備忘錄,為日後獲穩定幣牌的可能性做「超前部署」,惟形式日趨低調、不發新聞稿、並着重強調「支付方案合作」,盡量避免提及穩定幣字樣,以免觸碰中央關注的「貨幣主權」等紅線。
同時,上月底曾有本地傳媒稱,部分穩定幣牌潛在申請者已在招兵買馬,包括渣打與穩定幣沙盒伙伴合資公司招聘風險總監,而另一參與方圓幣科技則正招聘穩定幣業務合作經理等,相信正是為日後若獲牌後的營運所做之準備。
港人用穩定幣主要為買加密幣
加密貨幣數據平台CoinDesk一份報告(見圖)指出,現時本港人士使用穩定幣的主要用途以購買加密貨幣為最多(55%),而本地及跨境匯款亦分別有21%及13%,後者相信是希望避免支付一般途徑下跨境資金轉移之所需手續費,相關市場需求或正是部分潛在穩定幣發行商繼續申牌的重要動力。
被問及本港穩定幣發展是否慢人一步時,Coindesk母公司Bullish高級副總裁兼集團業務發展主管劉德豪(Michael)表示客觀而言,香港穩定幣的監管進程的確是在新加坡和日本之後,然而香港已實施全面的虛擬資產交易平台(VATP)發牌制度,早前也通過了《穩定幣條例》,創造了一條結構化的發展路徑,相信正持續強化香港作為區域性關鍵數字資產中心的地位。
金管局早前曾表示,截至今年9月30日已收到36家機構提交的穩定幣牌照申請。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許正宇上周接受內媒訪問時則曾稱,目標是在2026年開始正式發牌,但初期的發牌數量將「非常有限」,因監管機構會採取極度審慎的態度。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法律界倡引入優先求償權 保護投資者 (2025-1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