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護關鍵電腦系統 擬准索生產供應商資料 曾提「採購考慮國安」 《守則》最新擬稿:應採多元開源零部件

發佈於

【明報專訊】政府規管關鍵基礎設施及其電腦系統的專屬法例明年生效,據本報了解,當局近月向業界發出《實務守則》最後擬稿,說明受規管企業、機構如何履行新法例要求。據知,《守則》提及當局可向受管制營運者,索取包括涉及核心功能的電腦系統結構、處理敏感資料性質及數量、網絡圖、軟硬件生產商名單及電腦系統型號、資訊科技及電訊服務供應商資料等,以判斷是否屬關鍵電腦系統。

明報記者 林勵

可索系統結構型號

另外,保安局早前稱營運者「在採購時考慮國家安全風險和制裁風險」,最新《守則》則稱,營運者可視乎評估地緣政治及供應鏈風險,應採用多元或開源(open source)零部件,未直接提「國家安全」。

立法會今年通過《保護關鍵基礎設施(電腦系統)條例草案》,保安局轄下會設有「專責辦公室」及專員負責執行法例,納入規管的屬8個界別公司或機構如能源、銀行、交通、電訊等企業或機構,例如電力公司,而納入的營運商要按法例檢視其電腦系統保安,系統須符合法例規定的營運標準,例如面對嚴重事故在12小時內通報、通報電腦系統的重大改變,制定相關保安計劃,以及做評估和參與政府演習。新例2026年1月生效,保安局本月就新例向業界發出《實務守則》最後擬稿(部分見表)。

保安局:交立會版本僅作說明用途

保安局回覆查詢時說,當時提交立法會文件中的《實務守則》概要「僅作說明用途」,《守則》的確實內容會在法例生效後及適當諮詢相關持份者後,由規管當局制定。

政府提出立例時,營運商採購環節受關注,當局曾提出企業採購電腦系統時,應要考慮「制裁」因素。最新《守則》擬稿提及,關鍵基建營運者應制定程序,管理供應鏈中的電腦系統安全風險,包括辨識及記錄電腦系統的關鍵零部件。《守則》續說,可視乎評估的供應鏈風險及地緣政治風險層級,營運者在適當情况下,應採用多元來源或開源的關鍵電腦系統零部件,有助避免過分依賴單一或少數供應商。《守則》也提及,營運商指定政策或指引時,應考慮自身要求、行業規則及適用國家及國際電腦系統保安準則。

業界讚減額外成本 保採購彈性

香港通訊業聯會回應說,新《守則》適合採購風險管理的核心要求,即在確保不違反國家安全且不受制裁的前提下,回歸法例保障關鍵網絡安全的原意,也貼近業界在全球化供應鏈下的慣常做法。聯會說,《守則》讓業界能基於最能滿足本身要求的方案採購,有助減少因局限選擇所衍生的額外合規成本,對此表示歡迎。

網絡安全諮詢機構Syber Couture行政總裁黃迪奇說,《守則》目前寫法提供一定彈性,讓企業自行衡量後採購,料可銜接企業內部要求,也解決業界擔心法例一生效就要指定購買某來源的產品,缺乏其他選擇。

在處理嚴重系統保安事故中,《守則》提及7種情况,包括影響關鍵基建核心功能的停機時間、服務水平、是否有大量客戶資料外泄,或有人威脅攻擊系統等,純粹技術故障、停電、已及時處理的保安威脅或人為錯誤的資料外泄,並不構成保安系統事故。

《守則》第一章並重申,條例並不針對營運商持有個人資料或商業秘密。

保安局則重申《守則》並非附屬法例,關鍵基礎設施營運者不遵從《守則》本身不構成罪行,若營運者未遵從《守則》而規管當局發出書面指示,營運者不遵從指示才算犯罪。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數次修訂 部分放寬 未能符要求可用替代措施 (2025-11-24)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