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維港泳擬增至萬人 研引內地救生員 拯溺工會促加大宣傳公開招募 毋須外援
【明報專訊】去年因打風停辦的維港泳昨日再次舉行,中國香港游泳總會完賽後透露,實際約有3700人參賽,為歷年最多。泳總再次提出期望賽事規模可擴大,目標是參賽名額增至1萬人,同時強調需有足夠救生員,倘本地救生員不足,會考慮向中國救生協會申請借用救生員補足。港九拯溺員工會副主席胡啟榮認為僅需公開招募、加大宣傳力度,即可滿足此類單次大型賽事的救生員人手需求,舉例合資格紀律部隊成員和民間熱心者均可擔任救生員,毋須引入外援。
昨3700人參賽 歷年最多
維港泳昨日依舊由灣仔金紫荊廣場公眾碼頭出發,游至終點尖沙嘴星光大道,全程約1公里,繼續設有「競賽組」和「優悠組」,前者建議水平較高泳手參加,上午7時半首批健兒出發。記者昨到灣仔起點觀察,不少「優悠組」泳手早於清晨6時50分許就到場熱身,開賽時天氣晴朗,氣溫亦較清晨回升,不少參賽者甚至認為毋須保暖措施。
中國香港游泳總會會長王敏超賽後總結時表示,維港海面足夠寬廣,今次僅佔用小部分,設想未來可另設一組起點及終點,用兩條泳線可容納共1萬名參賽者。他說,擴容需考慮救生員數量、海面容量等,惟現未有足夠本地救生員,有需要時會考慮向內地申請借用。被問到兩地救生員標準會否不統一,王稱內地救生員一樣獲國際救生總會認可。另外,他提及比賽中僅一名參賽者下水後感不適而需協助。
泳總指擴容需人手 工會憂文化差異礙協作
胡啟榮回應稱,自己上月曾到內地考取救生員執照,只需考一個試即可永久持證並在泳池執勤,但本地業界需因應不同工作環境考取不同「救生章」,例如「泳池救生章」等,並通過水上急救等實習試,兩地救生員雖均獲國際拯溺協會認可,但「實際上完全是兩種制度」。
胡指出,救生員工作依賴團隊協作,不熟悉本地文化、語言的內地救生員未必可應付緊急情况。他相信主辦方只要加大力度招聘,本地人手已足應付未來賽事,為單一賽事引入不熟悉環境及團隊的外援,反而可能影響救援效率和協作效果。
昨日優悠組本地泳手Dee表示,今年維港水質較往年好,「機油味更淡」,游泳體驗有所改善,其隊友則讚活動流程順暢,沒有延遲,但下水時仍較混亂。今年67歲、從事裝修工作的劉先生首次參加維港泳,笑言去年因打風取消未能參與,心有不甘,於是今年再來。他說活動現場氛圍熱鬧、有趣,參與者眾多,而自己持續晨泳十餘年,參賽主要是希望挑戰自我。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何詩蓓首參賽奪亞 笑言「游來游去未到終點」 (2025-11-23)
稱維港泳具歷史價值 內地泳手組團參賽 (2025-1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