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要聞

不認同早前顧公眾利益 彭鴻昌質疑輿論下撤回

發佈於

【明報專訊】醫委會主席鄧惠瓊昨宣布研訊小組撤回永久擱置腦癱嬰案研訊的決定,稱會盡快重啟研訊。一直協助投訴人黎氏夫婦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形容是「撥亂反正」,惟不認同鄧稱早前決定擱置時醫委會已考慮公眾利益,認為即使有,比重亦不及公眾期望。他質疑醫委會今次是在輿論壓力下才收回決定,長遠醫委會需改革,確保之後個案研訊公平公義。

醫委主席:非聲音大小問題

鄧惠瓊昨在研訊後被問是否因今次「社會聲音大」才覆核並決定重啟研訊,一些「聲音較小」的個案要怎麼爭取。鄧回應稱不是聲音大小問題,強調今次是醫委會亦認同有需要覆核。

彭鴻昌說翻閱過醫委會早前宣布擱置研訊的判辭,當中未提及公眾利益,昨日判辭中則有提及公眾利益元素,相信若早前研訊以同一比重考慮公眾利益,決定或不一樣。

對於政府稱將修訂《醫生註冊條例》強化醫委會公眾問責, 彭稱相信修例應針對改善調查、研訊及量刑的機制有否不公,舉例英國醫委會的研訊小組中醫生僅佔三分之一,或更能確保裁決兼顧公眾利益,現時香港醫委會研訊小組中醫生佔比較多,或致裁決側重醫生利益。至於修例應否設問責制,彭稱相信要問責的應是行政人員,例如由衛生署管轄的醫委會秘書處。

林志釉倡設機制允委員介入

身兼醫委會委員的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稱不評論醫委會主席的決定,而醫委會秘書處昨仍未能向公眾解釋研訊拖延多年原因,認為醫委會應制定措施挽回公眾信心,舉例若有投訴個案處理長達3年,應安排特別會議讓醫委會委員參與監控,並設清晰時間表,避免因秘書處行政失當而引致不公。他說,一般不認罪的投訴個案均需處理逾3年,如有機制讓委員適當介入,「不會擺在秘書處而醫委會無人睇住」。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醫委會轉軚 腦癱嬰案重啟研訊 覆核撤回「永久擱置」 醫衛局:明年提修例加強問責 (2025-11-23)

話你知:醫生業外委員3:1 醫委4步處理投訴 (202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