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村民說:蛤塘村「愚公」 復村壯志難敵現實消磨

發佈於

【明報專訊】約20年前,范運發(發哥)及妻子劉洪敏(發嫂)憑着「愚公移山」的毅力,修復已荒廢的蛤塘村,曾吸引多間傳媒報道。這次到訪原以為會見到發嫂,但發哥說疫情後很少外人到訪,發嫂已搬出市區打工,自己亦並非經常留在村內;長居的反而是兩個來自紅石門及鹿頸的朋友「高佬」張先生及「肥佬」朱先生。「高佬是紅石門村(已荒廢)的村民,一開始已來幫忙修復工程;肥佬就去年才到來幫忙。」發哥笑說與二人都是機緣巧合下認識,住在一起也算有個照應。

發哥在蛤塘村出生,15歲到市區工作,做過工廠、西餅麵包師傅,其後轉至親戚在荷蘭的餐廳幫忙,惟因語言隔閡,50多歲時回流香港。當他返回祖屋看看時,赫然發現蛤塘村已沒人留守,頹垣敗瓦、雜草亂生,「心悒」下決定跟發嫂一起復村。發哥及高佬都說,發嫂力大無比,那時他們要把每包重數十公斤的水泥從荔枝窩運上來,兩個大男人要合力才搬得動一包,發嫂卻可輕易將整包水泥抬起。初時村裏沒電,只能靠人手慢慢修復,幾個月才修好一間村屋,其間只是隨便找一些有瓦遮頭而又比較穩固的破屋睡覺。

發哥修復村屋之餘,亦希望吸引外人到訪,因此開設發記士多,為行山者提供飲料及小食,亦可提前3天預約客家小菜如客家豬肉缽、柴火蒸雞、炒米粉等。他還種了不少瓜果,記者到訪當日,他便用本地南瓜伴蒜頭豆豉略炒,豆豉的鹹香大大提升了南瓜的香甜,簡單得來令人驚艷。發哥說本來還有很多大計,例如想挖一個魚塘讓人即釣即吃,「不過每次找政府幫忙,例如在村口起公廁,申請10多年都無回音。說要發展本地旅遊,實際上慢過『萬金油』,所以我無心機搞了」。昔日愚公移山的壯志,難敵現實消磨,跟兩個老友聊天及逗貓,才是他最享受的時光。

發記士多

查詢:5104 7177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梅子林、蛤塘動靜皆宜 藝遊森林村 刺激樹上飛 (2025-11-22)

歷史:梅子林、蛤塘、荔枝窩 7村合組慶春約 (2025-11-22)

梅子林‧蛤塘森活節:森活嘉年華 (2025-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