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日御製古董糖果盒 銀匣細藏匠心獨運

發佈於

【明報專訊】日本工藝匠心獨運,細緻造工和精巧手藝常令人神往。收藏家Robin Markbreiter和日籍太太Nancy在偶然機會下,購入一個精美小巧的古董日本御製糖果盒,自此着迷蒐集。

最近,在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總監羅諾德的穿針引線下,Markbreiter夫婦將逾百個私人珍藏呈現公眾眼前。「坊間對日本糖果盒藝術一般認識不深,其實皇室御製糖果盒在歷史、文化和藝術上有着更深層意義,不僅是外交禮贈、記錄日本工藝承傳,亦有傳統皇族家系的印記。」羅諾德說。

「銀匣瑰寶:日本御製糖果盒」展覽,選址在港大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的2樓大堂,雖然佔地不廣,但一排數個玻璃展櫃,陳列着百多件比掌心還細的糖果盒,足以令人駐足良久,細心欣賞。策展人羅諾德向來對日本和亞洲工藝與歷史有研究,得悉Robin Markbreiter與太太收藏了一批日本御製糖果盒,就着力策劃是次展覽。

製於明治時期至近代

羅諾德形容,當他看到這些精緻的糖果盒時,已被深深吸引。「這些由明治時期至現代的糖果盒由皇室御製,留下的歷史資料和背景相對完整,如委託的製造商、製作年代、材質,有些還有製作緣由的詳細紀錄。」他指出,仔細研究糖果盒上的家紋及各種圖案,發現當中展示出日本深植的歷史底蘊,其中「十六葉八重表菊」家紋,就是代表日本皇室的「菊之御紋」。御製糖果盒中還不時出現日本文化中象徵長壽、富貴、和諧等吉祥圖案,包括仙鶴、靈龜、梅花、松竹等,亦是給收禮者送上的祝福。「一些明治後期、昭和初期製作的糖果盒,明顯受西洋風格影響。一些匠人可能從未到過外地,卻巧妙地融合西洋特色和日本傳統文化。」

這些御製糖果盒來自日本不同的製造商,包括製作皇室菊紋及祥瑞紋飾糖果盒為主的服部時計店,曾為明治、大正和昭和皇室製作糖果盒的天賞堂,年代久遠的日本御用糖果盒供應商之一武士商會,擅長融入七寶燒與混合金屬鑲嵌技法的小林鐘表店,以及在近代仍為天皇即位製作糖果盒的宮本商行等。透過百多件由19世紀末到1990年代的糖果盒,能看到日本工藝與風格變化,一些加入琺瑯或以陶瓷製作的糖果盒,更另有一番味道。

東洋與西洋碰撞 見證工藝風格變化

走到展櫃前,各個小巧精緻的盒子深深吸引大家視線。以純銀製作的轎,象徵祝福的摺紙千羽鶴,羽毛刻劃得栩栩如生的仙鶴靈龜銀雕……每件造型都讓人印象深刻。匠人還要在中間預留擺放糖果的位置,足見他們技藝之高超。羅諾德指,今次展覽的藏品甚為稀珍,能一次展出逾百件,機會千載難逢:「單是欣賞每個糖果盒的工藝已是一種趣味。」

展覽開幕首天,Nancy和Robin Markbreiter亦有到場,分享他們8年前購來第一個糖果盒時的心情。Robin說:「那時只覺得是一件難得而好看的工藝品,當細心了解御製糖果盒背後的故事,就着迷收藏。最初跟太太說只打算收藏8件,萬萬料不到這8年間一共收藏了120多件。」由於太太是日本人,令Robin對藏品有更深入了解。

明治天皇銀婚晚宴禮物 意義非凡

問Robin最喜歡哪一件藏品,他直言是展覽中的第1、2號糖果盒。「這兩件是1894年皇室為紀念明治天皇結婚25周年製作,是當時送給晚宴賓客的禮物,很有歷史意義。」展覽中更同場展出當晚的菜單,還有其中一款橢圓形糖果盒的設計圖,令整套展品更為立體。

又如1928年由宮本商行製作、有金色御紋的舞樂頭盔形糖果盒,就是昭和天皇即位典禮後慰勞午宴上贈送賓客的禮物,造工極為精巧。至於另一件附有人像的八稜鏡形糖果盒,是東伏見宮依仁親王和岩倉周子婚禮上贈送給賓客的禮物,上面不僅有金色東伏見宮家紋,更鑄上新人的照片。這件由小林鐘表店1898年製成的糖果盒,帶有西洋風格,足見鑄造技術高超。

展覽中還有更多有趣的精緻糖果盒,策展人自言難以選出心中之最,留待觀眾慢慢來細味。展覽最後,參觀者也可透過場內二維碼設計屬於自己的家紋,增添展覽的互動和趣味。

銀匣瑰寶:日本御製糖果盒

日期:即日至2026年2月8日

地點:薄扶林般咸道90號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馮平山樓2樓

網址:https://umag.hku.hk

文:Joanne Cheuk

設計:朱勁培

編輯:黃振宇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 收藏]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賴玉蓮水墨探索與時並進 (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