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Friday Planner:荒謬日常
【明報專訊】冬天來到,10時也太早,賴在牀上聽幾多首歌,終是要起身上路。走在冷風中,又慶幸自己不似卡夫卡,沒有在睜眼那刻變成甲蟲,不必孤身一人體會荒謬。
可是,誰說平淡日常中沒有荒謬?中環士丹頓街的JPS畫廊群展「荒謬日常」尚未完場,看似普通的膠袋與膠樽,原來是德國藝術家Toninho Dingl用玻璃塑造的雕塑,日常廢物與精湛工藝,碰撞出關於優雅的悖論;中國內地藝術家Yizhi Wan同樣關愛廢物,他將自己的肉身作為修補城市的原料,坐在街頭的廢棄家具上試圖為衰敗景色帶來溫暖;香港藝術家Ricko Leung則將荒謬藏於線條中,布與植物與金屬,竟也纏繞出城市的脆弱與韌性。
荒謬之外,城市中還藏着哪些被忽視的日常?有藝術家與音樂家,望見了「Pulse」,是身體中的脈搏、是音樂的節拍,也是數位信號的波動。在東九文化中心,專注科藝的Dimension Plus和專注爵士樂的Jazz Society,聯手舞蹈藝術家林俊浩,帶來身體、音樂與影像結合的演出《Pulse/Pulse/Pulse》,沉浸在跨維度的感官體驗中,心跳也成為藝術的一部分。
在CHAT六廠,藝術家古爾努爾.穆卡扎諾娃(Gulnur Mukazhanova)帶來了來自哈薩克斯坦的荒謬——傳統婚禮中鮮艷明亮的布料,逐漸成為失去實際意義的一種形式。她將各色布料與毛氈剪下再拼接,組成展覽「靈魂的嫁妝」,展示美學、女性主義與哈薩克民間神話。同場展出她的大型裝置作品《虛假的希望或當下的瞬間》,置身傳統與現代、當下與虛假之間,有藝術的陪伴,荒謬也多彩。
#荒謬日常 #JPS畫廊 #中環
#東九文化中心 #Pulse/Pulse/Pulse
#靈魂的嫁妝 #GulnurMukazhanova #CHAT六廠
[開眼 藝述速遞]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童眼看女性受制約世界 「左撇子女孩」鄒時擎:要勇敢做自己 (2025-11-21)
澳門媽閣慢活節 舊船塢漫遊看藝文創意 (2025-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