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童眼看女性受制約世界 「左撇子女孩」鄒時擎:要勇敢做自己

發佈於

【明報專訊】電影《左撇子女孩》導演鄒時擎,曾經也是一位左撇子女孩。幼稚園時被老師「矯正」用右手寫字、拿牙刷,身體的記憶卻從未遺忘,「拿剪刀、拿酒杯,這些小時候不會用到的東西,還是很本能地用左手」。高中時某次用左手拿起菜刀,卻被外公警告:「左手是魔鬼的手。」

「魔鬼的手」去到紐約,成為拍電影的手。《左撇子女孩》的故事醞釀25年,終於由腦海躍上銀幕。從台灣通化街夜市,走向奧斯卡舞台,鄒時擎執起咪高峰,仍是用左手——「我想要講一個女性的故事。一個女性,在台灣這種傳統社會中怎樣奮鬥、怎樣抗爭的故事」。

紐約讀書遇辛貝克 共同創作劇本

赤橙黃綠青藍紫,電影開場,萬花筒中的世界五光十色,那是小女孩宜靜(葉子綺飾)眼中的台北。鏡頭移向一旁,年輕的宜安(馬士媛飾)眼中寫滿煩躁,母親淑芬(蔡淑臻飾)眼中,則有憔悴與溫柔在流淌。貨車正載着她們去通化街夜市——舊帳、新生,一個屬於台灣的、幾代女人的故事,將在此地開始。鄒時擎說起25年前,在紐約讀電影的她遇上同樣讀電影的辛貝克(Sean Baker)。那時的辛貝克還未憑電影《阿諾拉》(Anora)成為奧斯卡最佳導演,相遇在剪輯課的兩人總愛聚在一起看電影,「我們都好想拍自己的電影」。某次一起發電影夢時,鄒時擎同辛貝克說起童年經歷,提到外公那句警告,對方靈光一現:「這個故事聽起來可以改成電影的劇本!」2001年,兩人第一次共同回到台灣,開始為故事拼湊背景,「最開始的點子,便是媽媽、外婆跟一個小女孩,還有左撇子、夜市、檳榔攤」。

那時鄒時擎的英文還不夠流利,因此《左撇子女孩》的初稿,是她用口說,辛貝克用英文記下。夜市走過一個又一個,劇本改了一遍又一遍,轉眼便是25年,英文寫成的劇本,竟成了地道的台灣故事。「每次看到有趣的新聞,我都會加入劇本中」,例如偷渡客;例如「鮭魚之亂」;又如「台灣人很喜歡算命」,於是當鄒時擎再回到台灣,發現身邊朋友全都換了名字。3位女性的故事,也逐漸發展成妹妹宜靜、「姊姊」宜安、單親母親淑芬,加上前夫、外婆、外公……「一個發生在台灣的、整個大家庭的故事」。

劇中3要角 「都有一部分的我自己」

大家庭的故事好複雜,大人結婚又離婚,戀愛又分手;他和她重男輕女,她和他未婚先孕。落在「左撇子女孩」宜靜眼中,一切卻明亮又燦爛,「小朋友可以看見大人看不見的東西,因為他們特別的敏銳,他們的眼睛特別明亮,他們看到的色彩鮮明。他們沒有生活經驗,所以看一切都好新鮮」,鄒時擎說,正因如此,電影中大部分時候,觀眾都是跟着宜靜的眼睛看世界,穿梭在通化街夜市的大街小巷,抬頭看一張又一張大人面孔。

「左手是魔鬼的手。」終於一日,大人世界的殘酷揭開,戲外的外公對鄒時擎說過的話,戲中的外公也對宜靜說。鄒時擎說,宜靜宜安與淑芬,3個女性「都有一部分的我自己」。尚在幼稚園的宜靜,已經感受到被制約、被輕視的女性處境,「我也是和宜靜差不多的年紀,被改成右撇子,被長輩說你不能做自己」;年輕的「姊姊」宜安,成績優異卻因貧困輟學,用叛逆張揚的面孔反抗社會規訓,「我在宜安那個年紀,其實比她更叛逆,所以我很能了解她的心情。她想要抗爭,想要做自己。她做了許多社會認為她不應該做的事,但她仍然決定承擔,決定做完整的自己」;母親淑芬在夜市擺攤撐起三人生活,對家人的重男輕女無能為力,為拋棄家庭的前夫操辦葬禮,「她就是這樣子長大的,她被整個傳統綑綁着,她很無奈,卻沒有辦法跳脫,還要繼續走下去」。

夜市取iPhone棄大機 捕捉最真樣貌

「你可以看到每個不同女性在不同階段遇到的不同問題、不同挫折,然後她們怎樣突破自己現在的困境——也許不可能突破,但她們仍然很辛苦地活着。」鄒時擎說,為了捕捉夜市中的她們最真實的樣貌,劇組決定全程使用iPhone 13 Pro Max拍攝。「如果你帶大型攝影機進去,所有人都會圍觀,根本沒辦法拍。」她解釋,他們將劇組縮減至五六人,穿著便服隱身於人群中,彷彿夜市的普通遊客。

iPhone鏡頭下的朦朧光線中,家庭衝突爆發,埋藏多年的秘密被揭開,爭吵、眼淚與埋怨,將表面的和平攪得天翻地覆,彷彿一團永遠也解不開的亂麻。鏡頭一轉,天氣陰沉,淑芬與宜安微笑着望向夜市中舞動的宜靜,彷彿什麼都沒發生。鄒時擎說,爆發也好、和解也好,都是台灣家庭最真實的樣貌:「沒有人會道歉,也沒有人會解釋,但日子還是繼續過。」

矛盾似解非解,沒有戲劇性的圓滿,卻是她們的人生味道。問鄒時擎,是否有話想對「左撇子女孩」說——不論是生理上的左撇子,還是那些不被世俗認可,卻仍然努力活着的女孩。她毫不猶豫地說:「要勇敢做自己。不要在意別人說的話。」沉默片刻,她又補充:「我知道很難,但要相信,你跟別人不一樣,這不是不好的事情。」

《左撇子女孩》

現正上映

預告片:bit.ly/3XEzmQk

文:王梓萌

編輯:謝秋瑜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 藝述速遞]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澳門媽閣慢活節 舊船塢漫遊看藝文創意 (2025-11-21)

Friday Planner:荒謬日常 (202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