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張愛玲新展開幕 摯友書信述跨地半生緣

發佈於

【明報專訊】文壇巨匠張愛玲逝世30周年,都會大學今年初獲贈大批張愛玲及其摯友宋淇和宋鄺文美的遺物及文獻。校方昨宣布在新建的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相知無遠近:張愛玲與宋淇、宋鄺文美的跨地半生緣」展覽,藏品超過120件,當中有書信記載張愛玲曾被導演王家衛詢問《半生緣》版權事宜,亦有舊報章顯示張愛玲罕有書寫飲食題材,從中可窺探其晚年美國生活。

張愛玲遺產管理人、宋淇兒子宋以朗及女兒宋元琳今年2月捐贈1.7萬件張愛玲及宋氏夫婦遺物予都大收藏保育。事隔9個月,都大昨日宣布新落成的中國現代文學館舉辦為期一年的展覽,讓公眾了解張愛玲和宋氏夫婦對華語文壇的貢獻。展覽免費對外開放,參觀前須登記。

王家衛問《半生緣》版權

張問宋淇「可聽過這名字?」

張愛玲1920年生於上海,曾三度赴港求學創作,其間結識宋氏夫婦並成為摯友,後遷居美國,1995年逝世。有份籌備展覽的都大人文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慕靈說,外界透過文學認識張愛玲,但對其晚年生活了解不多;透過研讀張和宋氏之間的書信,可窺探她晚年於美國獨居的生活。

梁慕靈舉例,其中一件展品為張愛玲1995年7月寫給宋氏最後一封信,談及張受蚤子之患,皮膚長期痕癢、試過眼出血等,她在信件寄出兩個月後便離世。該信件亦提及張當時收到「香港導演王家衛」邀請,對方想買下《半生緣》版權供拍攝,張在信中稱如王有好的「往績」,宋氏可幫忙處理版權事宜,並問「你們可聽過這名字?」

〈談吃與畫餅充飢〉揭張飲食講究

梁慕靈又說,張愛玲過往予人感覺瘦削、不太吃飯,但某些作品亦反映她對食講究。展品包括1980年張愛玲〈談吃與畫餅充飢〉散文登報,梁說翻查當年書信,宋淇曾告訴張該文章「開始較好」,但「中段以後較弱,結尾雖力自振作,但欲起乏力」,建議改寫部分內容,反映兩人在寫作上的交流。

展覽亦罕有展出逾70年歷史的宋家客廳家俬真品,客廳正是宋淇夫婦與張愛玲及眾多名人當年聚首一堂的地方。都大稱,為保育整批館藏,已設立檔案文獻資料庫和數碼影像典藏平台,逐步於網上展出文物,供海內外學者、研究人員及公眾瀏覽。

文物館及展覽昨日舉行開幕儀式,張愛玲遺產管理人、宋淇兒子宋以朗昨日感謝都大策展,他稱計及展覽,香港有不少地方也跟張愛玲息息相關,期望政府推動「張愛玲旅遊」,令更多人認識張愛玲生平。出席的副政務司長卓永興稱盼文學館可作貢獻,令香港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都大校長林群聲稱會響應政府「無處不旅遊」,推動文學館成為新的「打卡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