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學者籲振消費 為邁中等發達國除障 倡增發福利縮貧富差距刺激
【明報專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昨(18日)在香港一個論壇上呼籲,中國當局應制定政策提振消費,爭取在「十五五」期間(2026至2030年)將居民消費佔GDP比例每年提升至少一個百分點。同場的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蔡昉表示,消費不足是阻礙中國邁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門檻之一,目前中國居民消費佔GDP的比重不足40%,離60%的目標仍有相當差距。
明報記者 陳灝
「中國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5昨於政府總部舉行,蔡昉發言時表示,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涉及居民消費的部分單獨列出來,「非常難得、非常正確」。蔡表示,根據生產要素測算,中國從現在到2035年仍可維持4.4%到4.8%的增速,足以成為人均GDP超過2萬美元的中等發達國家,但最終能否實現受需求影響,其中消費需求是這個階段最重要的一部分。
消費社保股市協同增長
居民消費率要實現「趕超」
劉世錦和蔡昉均認同,要通過提高社會福利保障、減少貧富差距來刺激消費。蔡通過研究發現,內地社會保障體系的「現付現收」制度疊加人口老齡化,令中老年人因為養老、贍養子女等壓力,消費意願、消費能力不足。劉世錦表示,要讓農民的退休金逐步向城鎮居民靠攏,建議讓國有資產進入社保基金、社保基金進入股市,令消費、社保、股市協同增長。
蔡昉強調,不要過度擔憂社保基金缺口,陷入所謂的「精算恐慌」;近年「靈活就業」人口增加,這些勞動者收入不穩、權益無法保障、社保覆蓋率低,應着眼提高就業的正規化程度。他還認為,GDP趕超中等發達國家的同時,必須讓居民消費率(消費支出佔GDP的比重)也實現趕超。
推動人幣自由兌換 支付進口貨促外流
曾任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劉世錦,昨還提及人民幣國際化改革,建議逐步推動人民幣匯率和兌換自由程度提高。劉表示,可以通過用人民幣支付國外進口商品服務的方式讓人民幣外流,釋放中國超過1萬億美元的貿易順差,讓離岸人民幣從目前1萬億的規模增加到8萬億以上。劉表示,「十五五」以後,建設製造強國、消費強國、金融強國相互匹配,支持中國走向高收入社會、中等發達國家。
論壇由港府特首政策組、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聯合主辦,行政長官李家超、中國社科院秘書長趙志敏昨天上午在開幕環節致辭。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經濟諾獎得主:國際動盪 港宜作橋樑 (2025-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