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聞正聲:失業率下降 證香港經濟全面復蘇

發佈於

【明報文章】特區政府多管齊下積極拼經濟,各項措施成效顯著,帶動失業率改善: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今年7月至9月的3.9%,輕微回落到8月至10月的3.8%。

香港市道全面回暖,是不爭的事實,金融與實體經濟雙雙正向增長,帶來的好處惠及各階層,各方面都朝好的方向發展。社會要珍惜這得來不易的局面,支持特區政府繼續將「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放在施政的前列。

本港經濟向好消息不絕

近日有關香港經濟全面向好的消息,可謂一浪接一浪。除了今年第三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按年增長3.8%,表現比很多發達經濟體都要好之外,香港旅遊發展局早前亦公布,今年10月份的初步訪港旅客數字為約46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12%。

累積計算,今年1至10月共錄得約4100萬訪港旅客人次,同樣按年增加12%。除了內地旅客按年增加11%,至約3144萬人次之外,非內地旅客也按年增加16%,至約962萬人次,當中以台灣地區、澳洲及中東地區表現較佳。

訪港旅客人次增加,直接改善零售、餐飲和酒店業的經營環境。雖然10月的零售業銷貨額數字尚未公布,但從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之前已經連續5個月錄得按年增長,加上10月有「國慶黃金周」等利好因素,社會對本地零售業的表現可保持樂觀。

社會上部分人對上述利好消息是否可以惠及廣大市民、是否可以有助處理一直困擾大家的失業率上升問題,抱懷疑態度。

就此,特區政府昨日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終於迎來好消息——除了失業率下跌0.1個百分點至3.8%,以及就業不足率維持1.6%,一向被視為「失業率重災區」的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失業率,亦下降0.4個百分點,至5.5%。其中,零售業失業率由5.3%下跌至4.9%,住宿服務業失業率由4.3%減至3.9%,而餐飲服務活動業失業率則由6.8%跌至6.4%。

雖然上述行業的失業率仍然偏高,惟有關失業率是自今年2月以來首度回落,象徵意義相當重大,且背後是有多方面的利好因素支持,絕非偶然。

金融與實體經濟增長 惠及各階層

數據說明一切:特區政府大力推動盛事經濟,爭取國際大型活動落戶香港,同時以推陳出新的手法向旅客宣傳,吸引到大量旅客訪港,改善了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的經營環境。

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業養活了本港50萬「打工仔」,而當局刺激旅遊業發展的政策,讓這批前線從業員都能夠直接受惠於香港經濟發展,效果有目共睹。

除了發展旅遊業的成績斐然,本港失業率改善,當然亦跟香港整體經濟繼續擴張有關。

以股市為例,今年本港股市交易、新股市場及再融資市場都非常活躍,恒生指數今年以來已累升逾三成,首10個月平均每日成交額達2580億元,較2024年全年平均升近一倍。同期也有81家新上市公司,集資額近2160億元,按年上升逾兩倍,位居全球首位。金融業表現亮眼,令本港金融服務輸出方面今年來實質增長達11%,貢獻了同期GDP增長超過一成。

香港經濟漸入佳境,再加上特區政府因時制宜的政策介入,及美國聯儲局9月起開始減息,本港銀行亦下調最優惠利率,種種利好因素,令樓市氣氛轉好。政府數據顯示,住宅樓價第二季回升1%之後,第三季再升2%,連升兩季;年初至今,樓價已轉跌為升1.1%。股市和樓市交投暢旺,最直接的效應是令本地消費市道逐步恢復:私人消費開支第三季增速輕微加快,按年升2.1%。而隨着經濟擴張和住宅物業市場回穩,整體投資開支按年實質升幅加快至4.3%。

事實是,本港GDP已連續11個季度錄得按年增長。特區政府早前預測,今年全年經濟增長可以達到3.2%,高於原本2%至3%的預測水平。連同今年,本港經濟將連續第三年維持增長。此外,德勤會計師行日前發表中期估算及建議,預計特區政府今個財政年度大致能夠達到收支平衡,更有望錄得約156億元盈餘。

持續向好勢頭 絕對樂觀

的確,香港最新失業率只是下跌0.1個百分點,但由於經濟持續向好的勢頭不變,市民可以有足夠信心,本港整體就業環境未來會持續向好,失業率亦有望進一步下調。種種迹象都不約而同指向一點:特區政府施政目標正確,香港朝着理想方向前進。

展望未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月預期,全球GDP增長明年可望升至3.1%。香港特區必須把握住當前難得的良好勢頭,用好「一國兩制」優勢,並配合「十五五」規劃建議的重要部署,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促進本港經濟和社會繼續邁步向前。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聞正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