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HOME:威尼斯潟湖幻化家品 意大利玻璃吹製自然之美

發佈於

【明報專訊】你可能覺得Venini這個玻璃品牌名字有點陌生,但其實LVMH集團旗下不少品牌的店舖、知名集團酒店,也可以找到這個彩色玻璃製品。在剛閉館作大規模整修的巴黎龐比度中心(Centre Pompidou),由大堂通往樓上展廳的扶手電梯上方,便有以品牌玻璃製成的Flying Carpet 燈飾。數月前,Damiani家族第3代成員暨Venini總裁Silvia Damiani 於巴黎跟記者介紹Damiani高級珠寶,今次她換上Venini 的另一個身分,來到中環ifc,開設香港首間專門店。

Venini(原名Cappellin, Venini & C.)由米蘭律師Paolo Venini與威尼斯古董商Giacomo Cappellin於1921年在威尼斯Murano創立,二人是重塑當地玻璃工藝業發展的重要人物。多年來,品牌與多名藝術家建立重要合作關係,例如早期的Napoleone Martinuzzi、Carlo Scarpa和Vittorio Zecchin等,到戰後Gio Ponti、Fulvio Bianconi、Tapio Wirkkala和Mimmo Rotella合作,還有多名當代設計師與建築師,如Peter Marino、Ron Arad、安藤忠雄等,創作出各種藝術形式和風格的作品。品牌創作可分為兩大系列:藝術玻璃(Art Glass)融合特色雕塑花瓶和室內裝飾擺設;藝術燈飾(Art Light)則包括吊燈和重要照明裝置,適用於大型公共或私人空間。

窰爐燒製125種玻璃色彩

Murano玻璃聞名海外,除了因為其質量,也在於它豐富的色彩,Venini便擁有自家色彩系統。Silvia Damiani解釋:「我們設有能夠燒製125種玻璃色彩的窰爐,更可同時運作10多座熔爐,為藝術家和玻璃大師提供無可比擬的色彩創作空間。」事實上品牌的玻璃製品在主要拍賣會上亦屢創紀錄,Thomas Stearns(即美國出生的英國詩人T.S. Eliot)在1962年署名的Venini作品La Sentinella di Venezia(威尼斯守衛者),便曾以73.7萬美元成交,創下Murano藝術品史上最高成交價。除了龐比度中心,Venini署名作品亦獲得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巴黎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倫敦維多利亞和艾伯特博物館等知名博物館永久收藏。品牌的典藏庫保存了45,000張圖紙、10,000張歷史照片和5000件藝術作品,為現代及當代玻璃藝術領域最珍貴的歷史遺產。

玻璃外圍塑造布料縐褶質感

當提到玻璃製家品,除了經典的花瓶、水杯,大家可能會想到傳統的吊燈設計。「Venini由一開始創立時,它的創作方向就不是那麼傳統。」Silvia形容,品牌製作的玻璃線條利落,加上豐富色彩,正是它跟其他品牌一大分別。每件作品皆由玻璃大師細心地手工吹製和塑形。品牌亦以創新技術著稱,包括將玻璃外圍塑造成布料縐褶質感的fazzoletto、雙層或多層顏色玻璃層疊效果的sommerso,令玻璃表面呈不同紋理厚度的battuto等加工技術。趁新店開張,品牌帶來了結合兩種色調的全新Lilla Menta系列。「我們每年會推出兩個結合兩種色調的系列,Lilla Menta系列中的Lilla,在意大利文中代表紫色,Menta則是薄荷色」,靈感源自威尼斯潟湖的靜謐之美,展現自然的優雅,反映花的香氣、水的光影,以及威尼斯秘境的神韻。

眼鏡與玻璃 像一對戀人

在眾多作品中,Silvia當然也有偏好,例如設有不同尺寸的King-Queen-Prince花樽系列,她常常買來送給朋友作為結婚或慶祝小朋友出生的禮物;又例如Fantasmini坐枱燈,「就像一個小朋友扮成小鬼慶祝Halloween,我會選藍色和粉紅色的枱燈送給朋友,作為小朋友出生的禮物」。而她在自己的家中,則有由Ron Arad設計的Where are My Glasses擺設:「工匠要在兩種顏色玻璃未成形時將眼鏡框放到其中,再拉成現時的形狀,需4個工匠同時製作;而作品名稱中的glasses既是玻璃也是眼鏡的意思,別具玩味。我覺得兩種顏色的玻璃緊貼在一起,就像一對戀人之間互相連結和磨合的關係!」

她認為,現今消費者愈來愈重視可持續發展,而玻璃的原材料來自泥土,本身便是可持續的產物。「玻璃素材不會浪費,製成作品後多出來的玻璃只要加熱就可以循環再用。我們對玻璃質素有一定要求,如果玻璃中間有空氣,我們一般不會採用,但也不會丟棄,而是以較低廉價格賣給其他廠房,以免浪費。」Silvia說:「當然,玻璃運放過程需要小心保護,但我們已盡量減少使用塑膠。」而在部分作品中,他們也循環再用生產過程中多出來的玻璃,製成燈飾或水杯。

既為Damiani設計高級珠寶,也是Venini的總裁,Silvia覺得兩者之間有什麼相通之處?「珠寶和玻璃都講求手工製作和創意,兩者都要好好掌握時間。燒製玻璃時動作要很快,因為一冷卻就成形;但珠寶通常也花更長時間塑形。不過玻璃在打磨階段其實也很像珠寶,需要耐性才能慢工出細貨呢!」●

查詢:Venini 9856 0132

文:張曉冬

美術:謝偉豪

編輯:陳淑安

facebook @明報副刊

Instagram @mp_lifeandstyle

電郵:[email protected]

[Men Ma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