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小米上季經調整盈利升81% 勝預期 汽車業務首錄經營盈利 料明年毛利率下跌
【明報專訊】小米(1810)今年第三季經調整盈利升80.9%至113.11億元(人民幣,下同),勝市場預期的100.51億元,期內收入升22%亦好過預期(見表)。值得留意的是,小米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首錄單季度經營盈利,季度經營收益7億元。集團總裁盧偉冰在業績電話會上預期,小米汽車料將在本周完成全年35萬輛的年度交付目標,相信明年的整體交付還會持續增長,但見及政策因素及行業競爭或日趨激烈,預計明年的汽車毛利率水平將較今年有所下降。
明報記者 楊括
小米旗下最矚目的「智能電動汽車及AI等創新業務」分部中,智能電動汽車收入按年增加197.9%至283億元,主要受惠於汽車交付量及每輛車平均售價(ASP)增加,具體而言,汽車交付量按年大增173.4%至108,796輛,ASP增9%至每輛260,053元,主要由於交付ASP較高的SU7 Ultra及YU7系列所致。不過,分部毛利率報25.5%,較次季26.4%略降,盧偉冰認為毛利率季度波動正常,目前水平已堪稱理想,今年第四季相關數據預計也將保持穩定。
不過他也承認汽車行業明年將面臨挑戰,包括購置稅補貼將減半,以及汽車行業玩家眾多,相信激烈競爭後市場才會實現有效的整合與收斂、因而預計明年小米汽車毛利率水平或較今年有所下降。
境外帶動 智能手機出貨量增0.5%
至於基本盤「手機×AIoT」分部,其中智能手機業務第三季收入460億元,按年少3.1%,主要由於智能手機ASP下降,惟部分被智能手機出貨量增加所抵消。智能手機的ASP按年跌3.6%至每部1062.8元,主要是由於境外市場ASP下降,惟部分被內地高端智能手機(尤其是9月發布的小米17系列)出貨量佔比提高帶動的ASP上升所抵消。智能手機出貨量按年增0.5%至4330萬部,主因是境外市場出貨量增加。
同一分部下被寄予厚望的「第三增長曲線」,即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收入錄275.52億元,按年增5.6%,主要是生活消費產品收入增20.4%及可穿戴產品收入增加22.5%所帶動,惟部分被內地智能大家電的收入減少15.7%所抵消。但其中智能大家電收入按季減64.8%,集團稱主要是由於內地空調出貨量季節性減少、國家補貼退坡,以及競爭加劇所致。而面對競爭乃至價格戰,盧偉冰也重申集團不主動打價格戰,也不會盲目跟進價格戰。此外,年初至9月底,集團股票回購金額約15.4億港元,涉3410萬股。小米績前跌2.8%,收報40.78港元。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近月股價跑輸 管理層承認零部件漲價添壓力 (2025-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