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歐陽五:高市早苗的「精算」 能算多久?
【明報文章】自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暗示武力介入台海的可能之後,中日關係急轉直下,且中方態度已從抗議交涉,升級到採取實質反制措施的傾向。
其實,對高市早苗,包括中國在內的諸多國家,尤其是亞洲國家,一直採取謹慎乃至警惕態度,畢竟此人極右翼色彩濃厚,尤其是她此前曾頻頻參拜靖國神社、美化日本侵略歷史。
不過,在當選日本自民黨總裁之後,高市早苗於靖國神社問題上表現出一定的克制。今年10月底,中國領導人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期間「應約會見」高市早苗,想來是考慮到最近一年中日之間難得的轉圜,以及高市早苗積極請求,希望她能夠放下政客的算計,從政治家的高度為中日關係計長遠。
只可惜,高市早苗罔顧中方善意,對中方的諄諄勸誡亦置若罔聞,且不顧自己做出的承諾(「在台灣問題上,日本將堅持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中的立場」),轉身便與來自台灣的林信義會面,並在社交平台X上稱之為台「總統府資政」。更有甚者,高市早苗在日本國會應詢時公開稱,若「台灣有事」且涉及武力,日本可能判定為「存亡危機事態」,並行使集體自衛權,武力介入台海。
高市的算計意圖
可以推測,高市早苗勝選以來的涉華言行,極有可能是一場精心算計,其意圖不過3點:
首先,當然是她個人的政治利益。政治人物勝選上台後,一般會有一段蜜月期,高市內閣上任後民調支持率也頗高。然而,高市本人的政治地位實際並不穩固,當選自民黨總裁後甚至一度無法組閣;勉強坐上首相之位,是政治讓步和派系妥協的結果。因此,她亟需鞏固自己的右翼基本盤,且積極拉攏執政盟友——較自民黨更民粹、偏右的日本維新會。於是,便有了趁蜜月期「搞事」的由來。
或許在高市的考量中,參拜靖國神社、否認日本侵略史等,會引發中、韓、朝等鄰國乃至美、俄等集體不滿;而介入台海,則只會挑戰中國大陸,故「兩害取其輕」。再加上日本右翼對台灣的殖民情結,她一直追隨的前首相安倍晉三也曾提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是為其「搞事」緣由之二。
再次,強化日美同盟,並藉機突破日本「和平憲法」。當初安倍說的是「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也就是日美同盟有事」,高市此時將「台灣有事」與「日本存亡危機」相勾連,不過是想藉中美戰略博弈之機,為日本自衛隊進一步擴張製造藉口。
然而,高市一番精心謀算,不過是一場空。首先,日本國內反對聲不斷,包括剛卸任的石破茂在內的3名前首相都對她提出質疑,且有民眾自發抗議。其次,中國的強烈反彈,恐怕也令她始料未及,並未深刻意識到台海涉及中國核心利益,是為「龍之逆鱗」。再次,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被問及此事時,並沒有為此前曾親密互動的高市撐腰,反而說「很多盟友也稱不上是朋友」。
况且,日本真能夠武力介入台海嗎?誠然,經過日本右翼政客為突破「和平憲法」所做的「不懈努力」,日本自衛隊軍力膨脹,已遠非所謂「專守防衛」,且於部分領域相當強悍。然而,日本自衛隊的軍力建設,終歸是以日美同盟為前提,其進攻性的武力、作戰演練均以配合美軍為主,但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儘管特朗普對華發動貿易戰、科技戰、金融戰等,仍盡力避免與中國發生軍事對抗,且至今在台海問題上態度模糊。高市打算狐假虎威,若這隻虎並不願借勢於狐呢?又焉知這隻虎會不會想吞狐呢?畢竟,特朗普對台灣除了軍售,就是掏空台積電;他對美國對日貿易逆差也是耿耿於懷,稱「盟友在貿易上佔美國便宜比中國還多」。
專注國內問題 才是日揆當務之急
中美最近貿易戰「暫停」,一定程度上緣於雙方都希望更專注解決國內棘手問題。日本也該如此——解決當前日本經濟滯脹,才是高市早苗作為首相的當務之急。從這個角度而言,中方目前對赴日旅遊、留學發出預警,警示意味相當明顯,須知中國遊客約佔訪日總遊客數量的四分之一,且消費額居各國之首。未來如果日方不收斂,中方可能還會有更進一步反制。畢竟,中國對美國的關稅戰都敢以牙還牙,遑論日本?
不過,中國倒也不必過於看重高市早苗。以日本首相多年來走馬燈似的換人頻率,這樣一個不為長遠計的政客,又能夠走多遠呢?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歐陽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