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本周FOCUS.採訪手記:以遊戲方式 推動情緒教育
【明報專訊】近年,本港學童的精神健康問題備受社會關注,香港樹仁大學與香港青年協會於2024/25學年,特別以小三及小四學生為對象,合辦「賽馬會童心理情計劃」。計劃最大賣點,是以遊戲方式推動社交情緒教育。團隊除了到學校提供實體互動課節,更會把內容製作成電子遊戲、動畫短片,讓孩子在家中一邊玩,一邊看,一邊重溫所學,非常切合新一代的學習模式,難怪計劃自出台後便贏盡學界口碑。關於計劃的詳細內容,大家可細閱下頁的報道,在此不贅,反而想分享一下記者從受訪者聽到的有趣故事。
等候頁面載入時間 加插呼吸練習
此項目心理輔導支援團隊聯合督導郭倩衡告訴記者,策劃課程大綱難不倒她,最大挑戰是建構線上學習平台。平台曾被一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男生嫌棄,不滿頁面載入時間太久,「他曾經在我面前許下誓言,說以後都不會登入我的平台」。不過,正因這個男孩的反應,啟發她後來在點擊屏幕後、等候載入期間,加插呼吸練習,幫助小朋友冷靜情緒。幸而該男生最終都沒有放棄參與線上遊戲,郭倩衡笑言︰「後台數據顯示,他在放學後,是全校四年級第一個登入平台的呢!」
香港青年協會督導主任馬佩雯則提到,有媽媽以往容易被女兒的情緒牽引,且習慣用命令式口脗去控制場面。但自從她參加過計劃內的家長講座後,便曉得該如何引導女兒用正確的詞彙去描述情緒,而媽媽自己也改用「我訊息」去表達感受,「媽媽說,自從兩母女都認真覺察到自己和對方的情緒,便由從前雙方拉鋸的局面,變成一起去面對那事件。她告訴我,原來情緒教育不單孩子需要,家長亦不可或缺。」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80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