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高輪單車上車容易落車難 離地逾1米挑戰平衡

發佈於

【明報專訊】第15屆全運會已進入尾聲,今年香港有份舉辦單車項目,而香港女子單車隊的驕人成績,更讓全港市民興奮不已。一般人對單車運動熟悉不過,但對於現代單車的前身——高輪單車(penny-farthing)則少有人提及。的確這架造型經典、歷史悠久的高輪單車,實在難以想像該如何騎乘,記者實際試踩過後,發現高輪單車「上車容易落車難」。

在今年7月香港運動消閒博覽會場,記者於人潮中瞥見其中一個展場擺放了多部擁有超大前輪、外形復古的單車,自然上前「八卦」一下。走近一看,才發現最大一部單車的前輪直徑竟接近一般成年人高度,非常誇張,更難得是參展商在單車旁放了踏台,邀請入場人士坐上去體驗。記者第一次試騎,雖然常自詡有44吋長腿,但需靠踏台才勉強跨得上座位,即使雙腳蹬直,前腳掌亦僅能觸碰到腳踏。單車雖已穩穩泊好,但坐在這個離地1米多高的坐墊上,心中也難免忐忑,萬一失平衡,恐怕只能連人帶車一起「撻」落地,而更難理解的是,到底這部單車應該如何起動?

受旅遊節目吸引 遠赴墨爾本尋工匠

將這部高輪單車帶來香港的,是亞洲高輪單車總會(香港)創辦人方心如。她體型嬌小,平日又很少踩單車,偏偏愛上這「高難度」運動。方心如笑說自己經營寵物食品生意10多年,原本與運動推廣風馬牛不相及,但自從去年創辦亞洲高輪單車總會後,每個月都會舉辦免費體驗日,親自帶着10多部高輪單車,由牛頭角辦公室運到新蒲崗東華三院東蒲,務求讓更多香港人親身感受這部造型獨特、平日難得一見的實物單車。「我都是2023年初,在家看澳洲塔斯曼尼亞省旅遊節目時,無意間見到當地有舉辦高輪單車比賽,覺得它的外形非常特別。自己一向喜歡新奇事物,於是就想親身試踩。」不過,她說要在香港找高輪單車,可謂難過登天。她苦苦搜尋資料,最終在網上發現居於澳洲墨爾本的手作高輪單車工匠Dan Bolwell,「剛好我的寵物生意也要經常經墨爾本轉機到塔斯曼尼亞省,便主動聯絡對方」。終於在2023年10月,方心如帶着兩個同事飛到墨爾本,展開這段高輪單車之旅。

「偷步」上車後失衡 苦練轉彎、下車

方心如說高輪單車最特別的地方是,上車方式與現代單車完全不同,由於前輪特大,騎手幾乎不可能在靜止狀態下從容坐上座位,必須先將其中一隻腳踏在單車架尾部的小支架,再用重心腳單腳跳推動單車,製造穩定的前進力後,才能順勢跳上座位,雙腳亦要盡快踩動踏板前進,基本上需要一定時間適應;所以當她們3人到達Bolwell的工場時,對方堅持要她們先熟習單腳跳推車動作,不過方心如說大約跳了5分鐘已開始腳軟,忍不住「偷步」直接跳上單車。成功上車一刻的確很有滿足感,但她們瞬間發現仍未學轉彎及下車技巧,加上高輪單車不設制動系統,結果3人先後失平衡墮地,幸而只屬輕傷,不過經此一跌,她們日後在港推廣時,特別重視安全措施。

試玩後,方心如更喜歡高輪單車,得知塔斯曼尼亞省將在翌年2月舉辦高輪單車大賽,她一邊要求Bolwell為她度身訂製高輪單車,一邊報名參賽,更一口氣進取地報了5個組別。她解釋說:「高輪單車比賽跟一般單車賽差不多,會按年齡、性別分組,當中又有接力、障礙賽等,最有趣是可以鬥慢,因為高輪單車重心高,慢行反而最難。」因為訂做手作高輪單車需時,方心如只在比賽前數天才到Bolwell處取車,為了不會踩得太難看,她又花了兩天時間苦練轉彎及下車技巧。比賽當日氣氛熱烈,不少參加者都穿上復古服飾響應大會主題,「就好似去了嘉年華一樣,勝敗都是其次」。雖然她在5項賽事中全數「包尾」,但也樂在其中,「最重要是享受過程,不要怕挑戰及失敗」。 回港後,她決定成立亞洲高輪單車總會(香港),並自掏腰包購買高輪單車,「因為買高輪單車的運輸、存放成本好高,特別是手作單車,一部都要約5萬港元,我不會期望有人會買來試玩」。舉辦推廣活動需要一定數量的單車,所以至今她已買入19部,並每月舉辦1次免費體驗活動。

推廣難覓合適場地

她說推廣高輪單車最大挑戰是尋找合適場地,因為很多機構都不熟悉這項運動,所以審批場地時會有很多考慮。她記得首次公開展示高輪單車是在會展舉辦的紋身展上,雖然紋身與運動風馬牛不相及,但她認為兩者都是一種文化的表現,一樣能吸引到有興趣的人,而當日便有不少紋身師對高輪單車大感興趣。其後她又積極找機會展示,當中包括寵物展,直至2025年初,方心如獲邀到粵港澳律師運動會擔任開幕嘉賓,她亦順理引入高輪單車,吸引不少在場人士打卡。她坦言把這些龐然大物運至不同場地,一點不易,既要考慮交通,又要應付電梯、場館限制,確實吃力。早期曾試過跟西沙GO PARK合作,可使用室內場地舉辦活動,有冷氣之餘又不用擔心受惡劣天氣影響,惟單車運輸的確有點麻煩。後來改在新蒲崗東蒲,地點較近,但屬戶外場地,風雨天氣又帶來不穩定因素。「其實好多人覺得高輪單車危險,但只要符合香港單車法規,做好安全措施,都是一架單車。」

每月辦體驗班 鼓勵試新事物

問她為何要大費周章將高輪單車引入香港?「首先高輪單車在單車歷史文化中佔重要一席位(見「高輪單車歷史」),在150年前先有它的出現,才會發展出現代單車;其次是香港地方雖小,但以往港人勇於面對挑戰,不怕失敗,不過我感到現在社會的氣氛比較差。」 她說總會的口號是「復刻,克服」,希望鼓勵大家不要怕輸,應嘗試新事物。作為香港的一分子,她自覺能力有限,但也會盡力為這城市帶來一點正能量。她希望未來能有更多學校、社區團體參與,甚至舉辦本地比賽,讓更多人感受高輪單車的樂趣, 「我們每個月都會舉辦體驗班,男女老幼都可以來試試。高輪單車的吸引力不限於外表,當你嘗試過一次,便會發現問題未必如想像中困難」。

■亞洲高輪單車總會免費試玩活動

查詢:tinyurl.com/2eteunsn

文:周群雄

編輯:梁曉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email protected]

[專題]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基本技巧:車尾小支架助上落 (2025-11-18)

高輪單車歷史:高重心埋安全隱患 前輪若卡住 騎手易拋出 (202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