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梁天卓:識人好過識字

發佈於

【明報專訊】早前在「青年發展高峰論壇」上,劍擊運動員江旻憓分享了她的人生體會。她說年輕人面對壓力,要學懂「將壓力轉化為動力」,同時懂得尋求幫助,不要把所有問題都放在自己身上。她的一句話,引起不少家長共鳴——原來面對人生挑戰,最關鍵的,不只是「識字」,而是「識人」。

所謂「識人好過識字」,並非貶低學業,而是提醒我們:學校教的是知識,但成功往往取決於那些書本以外的東西——懂得與人溝通、願意請教、知道去哪裡找資源。這些「潛規則」,在學校課程裏學不到,卻對人生影響深遠。

家長要讓孩子習慣「問人」

最近有項經濟學的研究,就證明了這點。研究追蹤超過10萬名大學生,發現「首代大學生」(家中第一個入大學的人)在成績、實習機會,甚至畢業後的事業發展上,都明顯落後於其他同學。原因不是他們懶惰或能力差,而是他們不知道那些「隱藏課程」(hidden curriculum)——例如要主動電郵校友、參加學生組織、或在課堂外與教授建立關係。

研究團隊在實驗中,向部分學生解釋「冷電郵」這種求職策略的做法與成效。結果顯示,只要稍微提供資訊,首代學生的投入度立刻追上其他人。問題從來不是努力不夠,而是「唔知有得學」!

放在香港環境,更加值得家長反思。很多學生成績不差,卻在升學、就業時顯得迷惘;他們以為只要勤力讀書就自然有出路,卻不知道社會早已變成一個講求「人際資本」的場域。懂得問問題、懂得找人幫忙、懂得建立信任——這些能力,才是真正的「隱藏課程」。

家長能做的,不是替孩子安排一切,而是讓他們習慣「問人」。例如鼓勵他們向老師、學長、教練請教;參與課外活動,學會與不同背景的人合作。

而孩子從中不只是學「識人」,更重要的是學會「識路」——懂得在陌生環境中尋找方向。

維克森林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facebook.com/tommyleungpage

[梁天卓 經濟學爸]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黃雯怡:阿里受惠「千問」 估值仍落後 (202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