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潮行GBA:佛山提案17年 新館終見面

發佈於

【明報專訊】等了又等,佛山市博物館(新館)於9月29日終於試營,新館共有3.44萬件文物藏品,數量在全省博物館排第三;其中珍貴文物藏品6323件,全省第二,僅次於廣東省博物館。除了藏品豐富,佛山市博物館一波三折的建設歷程,也是一個故事。明報記者 陳子凌

作為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佛山市博物館早於1959年成立,與佛山祖廟「館廟合一」,兼管祖廟內的孔廟、黃飛鴻紀念館、葉問堂等專題館,至2008年才與佛山祖廟機構分設,重組為地市級綜合性公共博物館,新館建設也提上議程,2009年新館定址佛山新城文化中心,與佛山市圖書館、檔案館等並鄰。

意外的是,當2014年12月佛山市圖書館對外開放,佛山市博物館還未動工,至2015年11月才開始施工,據了解從工程啟動到動工拖了6年,因當年兩條軌道工程需穿越博物館地底,令新館建設方案一直要調整。到2018年,新館主體建築封頂,2021年建設方將場館移交至市博物館做內部裝修,原本預計最快2022或2023年可完成、對外開放,但據當時《南方都市報》報道,由於資金未到位,內部裝修工程未能如期推進。

直至今年9月,從立項起歷經17年的佛山市博物館終於試營。新館共設5個展廳,當中3個為基本陳列廳,分別介紹佛山歷史文化、石灣陶塑工藝及佛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佛山歷史文化陳列館展示從石器時代開始佛山的發展;石灣陶塑廳介紹這獨特手藝的淵源與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廳詳述醒獅、武術等佛山市的非遺項目,三大陳列廳藏品主要涵蓋瓷器、陶器、書法、繪畫、碑帖、金銀器、錢幣、民俗文物等,以及石灣陶器、木版年畫、武術文物、粵劇文物等嶺南歷史文化。至於另外兩個展廳,將不定期推出主題展覽。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