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國際

巴拿馬危地馬拉前車可鑒 委國內策反不易

發佈於

【明報專訊】美國目前在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區的軍事部署為近40年最大規模,總統特朗普聲稱是要打擊毒販,這令人想起1989年時任總統老布殊同樣以反毒等為由、揮軍入侵巴拿馬推翻「強人」諾列加的往事。不過有學者指出,特朗普政府傾向「美國優先」政策,發動地面戰可能性甚低,反之美國在1954年透過心理戰推翻危地馬拉總統阿本斯的歷史,似乎更值得參照,但若要促使委軍發動政變推翻馬杜羅,亦並非易事。

反毒為名推翻巴拿馬「強人」

曾撰寫冷戰時期美國對拉美干預著作的歷史學家格羅(Michael Grow)表示,當前局勢與過去的歷史確實有相似之處。在1989年美國發動「正義之師」行動推翻諾列加前一年,美國以走私毒品為名起訴諾列加,如今美國也指控馬杜羅領導販毒集團,懸紅5000萬美元緝拿他。格羅說:「他們可能已為採取軍事行動預設了便利的藉口。」不過,他認為特朗普政府不太可能這樣做,「他們不是新保守主義者,他們更傾向美國優先政策……我不認為美國會捲入南美的地面戰」。美國前駐委內瑞拉大使斯托里(James Story)也懷疑「正義之師」行動會否重演,「我們(美國)總是喜歡壓倒性軍力,但這需要10萬大軍——這不是特朗普的作風。」

心理戰逼危地馬拉軍方背棄總統

格羅認為,目前形勢更貼切的比較是1954年美國發動代號「PBSuccess行動」的心理戰,推翻危地馬拉民選總統阿本斯。該行動由時任總統艾森豪威爾下令,以消除所謂「共產主義威脅」,當時透過中情局主導的散播假資訊及破壞行動,使危地馬拉軍官們相信他們正面對强大的軍事攻擊威脅,最終迫使軍方背棄阿本斯。

不過,美國海軍學院專家波爾加—赫西莫維奇(John Polga-Hecimovich)指出,馬杜羅得以長期執政,是因其精妙的「防政變」策略,包括在軍中安插間諜,並透過酷刑、清洗、升遷與賞賜來確保忠誠度,要策動軍隊「起事」並非易事。

(衛報)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美最巨航母壓境 委國大動員備戰 特朗普政府反毒戰升溫 專家料地面戰機會不大 (2025-11-13)

美涉「法外處決」 英加停情報免成幫兇 (2025-11-13)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