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觀點

宋恩榮:近年究竟有多少人移入和移出香港

發佈於

【明報文章】近年有大量人口移入、移出香港,傳媒對此有不少報道,例如2019年後香港出現「移民潮」,移民人口據說多達30萬。針對因移民潮流失的人口及人才,特區政府積極推行多項「搶人才」計劃。據當局統計,最近兩年抵港人才及受養人多達43萬。

大量人口及人才移入、移出香港,對人口政策及社會經濟規劃有深遠影響。人口數量、構成及技術水平的變化,決定土地、房屋、教育、醫療規劃,是重中之重。但由於統計的困難(詳見下面分析),統計處未能分別統計移入及移出人數, 只能統計總人口及淨遷移(移入減移出)數目。筆者嘗試在本文利用行政部門及其他數據,估計近年移入、移出香港的人數;基於這些估計,將進一步分析大量人口移入、移出對人口政策和社會經濟規劃的影響。

統計移入移出人數 為何如此困難

隨着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近年不少港人移居內地長期居住,同時也有很多港人北上消費或旅遊。北上消費或旅遊只是暫時進入內地,不是「移出」;北上長期居留卻是「移出」。從港人出境數字看,我們無法分辨何者是旅遊,何者是「移出」。同樣,香港有不少人有外國護照,若他們往其國籍所屬地區,毋須申請簽證,也難以分辨是旅遊還是「移出」。許多港人在香港境內及內地或者海外,有兩頭住家或多頭住家;他們在這些住家之間頻繁來往,亦難分辨是旅遊還是「移出」或「移入」。

人口數目及其結構變化,是決定社會經濟規劃的首要因素,是以香港需頻密和及時的人口數據。倘統計處要統計港人在內地長期居留數目的變化,便需於內地多個地區(廣東、上海、北京等)定期做調查,技術上十分困難。若要掌握港人在海外長期居留數目的變化,更要在全球各地定期做調查,技術上接近不可能。

統計本港人口卻相對簡單,只需在港做調查,技術上較容易。如今統計處每半年發表香港人口統計,成為社會經濟規劃的重要參考。根據最新統計,2025年中本港總人口近753萬。

近年香港人口變化

本港人口於2019年中達到751萬,之後發生反修例事件引發移民潮,疊加疫情引發「避疫潮」(香港防疫隔離措施較嚴厲,促使不少居港外籍人士暫時離開),香港人口一度在3年間下跌16萬,2022年中跌至735萬的低點。到疫後原居香港的避疫人口紛紛回流,加上大量長居海外或內地的港人趁交通恢復回港探親,本港人口一年間猛增19萬,2023年中到達接近754萬的歷史高峰。此後總人口停滯不前,到今年中,人口微跌約9000,至接近753萬。

最近兩年(從2023年中疫後復常到2025年中),本港人口一直於752萬至754萬之間窄幅徘徊,基本上停滯不前。但最近兩年人口總數不變,其實隱藏了結構上的劇變,其間估計有大量外地人移入香港(包括搶人才計劃下抵港的幾十萬人才及家眷,還有大量單程證入境者、低技術外勞、非本地學生、外籍家庭傭工等),惟同時也有大量港人移居外地。移入及移出人數皆十分龐大,不過差不多互相抵消,是以總人口變化不大。

本文聚焦估計從2023年中至2025年中移入及移出香港的人數。估計時期始於2023年中,是因為其間已是疫後復常,排除了疫情期間人口大幅波動;這也是大量人才通過搶人才計劃開始來港的時刻。估計時期終於2025年中,因這是最新的人口統計時段。為方便起見,本文簡稱2023年中至2025年中為「最近兩年」。

統計處之統計雖沒有移入、移出香港人數,但有淨遷移數字。人口統計顯示,最近兩年香港人口自然萎縮(死亡人口超越出生人口)達3.3萬,惟其間總人口只減少9000。由此可知這兩年移入香港的人數超過移出人數,淨遷移或淨移入人數為2.4萬(33,000-9,000=24,000)。

估計外地人移入香港人數

統計處雖無估計外地人移入本港的人數,但筆者嘗試利用政府不同部門的行政統計來粗略估算。按政府「人才辦」數字,最近兩年通過7項搶人才計劃抵港的人才及受養人,共43萬。惟因為高才通計劃毋須申請人先找到香港的工作,便可申請兩年期簽證,易被濫用,抵港報到的人才未必真正留港,43萬人的數字有一定「水分」。筆者最近在本版前文詳細推算(註1),搶人才計劃「濫用率」或高達30%,即可能有多達13萬(43萬人的三成)的「抵港人才」是統計水分,他們抵港報到後便離開。扣除水分,最近兩年移入香港的人才及受養人約為29萬而非43萬。

最近兩年,除了29萬通過7項搶人才計劃移入香港的人才及受養人,還有大量外地人移入,包括單程證入境者、低技術外勞、非本地學生、外籍家庭傭工。以上各類移入香港的外地人總數高達45萬,十分龐大。

上述估算只包括移入香港的外地人,並未包括從外地回流香港的港人,後者數目也可能相當可觀。

估計港人移出境外人數

如前所述,最近兩年移入香港的人數超過移出人數(淨移入2.4萬人)。其間既然移入香港的外地人總數有45萬,那麼移出境外的港人(包括中國籍或外國籍長居香港者)應有42.6萬。

以上估計並無考慮長居外地之港人回流香港的因素。若考慮這因素,那麼移入及移出人口數目都會相應增加。舉例而言,倘其間有5萬長居外地的港人回流香港,那麼移入香港人數便從45萬增加5萬,至50萬。因為淨移入數字仍是2.4萬人,是以移出境外的港人數目也會從42.6萬增加5萬,至47.6萬人。

無論是否考慮長居外地之港人回流香港的因素,最近兩年移出境外或移入香港的人口都十分龐大。

「移民潮」移民人數有多少?

2019年反修例事件引發大規模移民潮,移民人數究竟有多少?據傳媒「集誌社」檢視英國、加拿大、澳洲、台灣的簽證數字,估計從2019年中到2024年中的5年間,移民離港人數約30萬;其中英國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簽證計劃,佔比高達一半左右。

移民潮對香港的嚴重影響,不容低估。但近年全球反移民思潮日益高漲,各地紛紛嚴厲限制外來移民,是以最近兩年香港移民潮已顯著減退。筆者在前文詳細推算(註2),最近兩年移民離港人數約8.4萬,對比其間高達40多萬人移出境外的數字,移民潮的佔比只有兩成左右。

香港「移居境外」人數 遠超「移民外地」人數

香港傳媒近年對移民潮的報道甚多,卻往往忽略除了移民,還有數量更大的港人移居境外。移民需申請簽證,牽涉身分轉變;移居卻不需簽證,也不牽涉身分轉變。中國籍港人遷居內地,是移居境外而非移民。同樣,有外國國籍的港人從香港遷居到該國籍所屬地區,也是移居而非移民。

因移居境外毋須申請簽證,是以數字難以準確估計,但肯定十分巨大。從統計處「通常逗留在廣東省的香港居民」數字可知,2024年底,有近56萬香港居民通常居住廣東。按內地統計,在內地居住的香港居民,居於廣東省者佔比約三分之二。按此比例推算,2024年底約有84萬香港居民於內地居住,數字十分龐大。

在港居留而擁有外國國籍的港人數目也十分龐大,估計達50萬或更多。於最近兩年,他們遷居境外的數字也不容低估。

由於移居境外毋須申請簽證,是以難準確估計數字,惟肯定十分巨大。隨着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居民移居內地數目會迅速增加,而內地人才移居香港也可能猛增。未來香港人口數目及結構愈來愈難預測,人口政策面對的不確定性正大幅提高。

因篇幅所限,大量人口及人才移入、移出香港,對人口政策及社會經濟規劃的挑戰,將留待下篇文章討論。

註1:詳見筆者於《明報》2025年10月23日〈香港已輸入數十萬人才 為何總人口不增反減〉一文

註2:同註1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客座教授、民智行動設計智庫共同創立人

■稿例

1.論壇版為公開園地,歡迎投稿。論壇版文章以2300字為限。讀者來函請電郵至[email protected],傳真﹕2898 3783。

2.本報編輯基於篇幅所限,保留文章刪節權,惟以力求保持文章主要論點及立場為原則﹔如不欲文章被刪節,請註明。

3.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可用筆名發表),請勿一稿兩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除附回郵資者外,本報將不予退稿。

4. 投稿者注意:當文章被刊登後,本報即擁有該文章的本地獨家中文出版權,本報權利並包括轉載被刊登的投稿文章於本地及海外媒體(包括電子媒體,如互聯網站等)。此外,本報有權將該文章的複印許可使用權授予有關的複印授權公司及組織。本報上述權利絕不影響投稿者的版權及其權利利益。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宋恩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