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即時港聞

張曉卿白手興家 1995年收購《明報》 構築文化傳播橋樑 (18:23)

發佈於

常青集團執行主席、世華媒體榮譽主席丹斯里張曉卿爵士今晨(11日)辭世,享壽積閏95歲(實齡91歲)。張曉卿祖籍福建閩清,早年白手興家創辦常青公司,從事木材出口業務,後來業務漸趨多元,到1980年代先後收購多份華文報章,包括《星洲日報》、《光明日報》等;1995年收購《明報》集團,在全球華文世界構築起文化傳播的橋樑。【相關新聞:世華媒體榮譽主席張曉卿辭世張曉卿「實業報國、文化立人」 成就橫跨商界文化界

1999年10月,時任《明報》主席的張曉卿接受《明報》訪問時稱:「我們要盡快建立一個以全球華人為主體的媒體世界。」他解釋,收購《明報》最大的動機,與他要建立全球中文媒體網絡和對中華民族的冀盼,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必須按照自己的意願、自己的模式,去表達我們的感情和觀點」。

張曉卿在2015年《明報》56周年主席賀辭中稱:「《明報》一路走來,無論歷經什麼事態與周折,都能夠秉持獨特傳統,體現了知識分子的自我期許,踐行着永遠要說真話、獨立敢言、探求真相、為民喉舌的核心價值。 」他又提及,媒體在開放社會被視為「第四權」,「在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媒體監察政府與當權者、揭露社會黑暗、彰顯公義、為民發聲、推動社會進步;要發揮這樣的職能,唯有做到客觀公正、不偏不倚,才會贏得社會廣泛信任和支持」。

張曉卿在2016年《明報》57周年主席賀辭中,闡述對香港的看法,他認為:「香港問題以『一國兩制』辦法解決,不單是30多年前的最佳選擇,即使放在今時今日檢視,仍然是不二之選。香港以『一國兩制』方式存在於中國這個大家庭,有自己的經濟制度、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司法制度等,然後可以分享大家庭的大餅。舉目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有類似的優越地理、政治、人文條件,香港盡得『兩制』的好處,港人應該捍衛『一國兩制』,而非推動虛無縹緲、不切實際、對自身構成損害的『自決』、『港獨』。」

張曉卿一生為社會、商界、文化多所貢獻,贏得各界認同。2017年「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向張曉卿頒發年度人物獎,表揚他為傳播中華文化所作的努力和付出,並獲形容為「木材巨子,白手起家,躋身世界企業五百強;傳媒大亨,合縱連橫,組建華文報業航母群」,又形容他是東南亞「報業大王」。

2018年,張曉卿辭任世界華文媒體及旗下的萬華媒體董事會主席,留任非執董;2019年2月,張曉卿提出因健康原因辭任公司非執董;2022年12月,張曉卿女兒張聰出任世華媒體集團非執董兼主席。

2025年福布斯公布的馬來西亞富豪榜,張曉卿家族以8.2億美元(約64億港元)身家,排名大馬50大富豪第25名。今年4月,新浪網《一波說傳承有道》形容,張曉卿用了半世紀的光陰書寫了一部白手起家的奮鬥史,更以傳媒大亨的身分在全球華文世界構築起文化傳播的橋樑。在西方輿論主導的全球傳播格局中,張曉卿構建起華文世界的「航空母艦群」,踐行着「為中國和平崛起鋪墊文化通道」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