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
尹佩儀、羅穎霖:改革優化稅收制度 吸引外企來港上市
【明報文章】今年香港資本市場表現非常亮麗:2025年截至第三季末,已有66隻新股在港上市,總共融資235億美元,位居全球IPO(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首位,成績遠超其他主要國際市場。資本市場暢旺,同時帶動香港政府庫房收入:2025/26財年的上半年,即2025年4至9月,股票印花稅收入高達440億元,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逾倍。財政司長早前預計本財年的印花稅收入676億元,定可達標!
進一步鞏固香港金融中心地位
一直以來,香港簡單而低的稅收制度、健全監管框架,及戰略性的地理位置,是全球企業上市融資的其中一個首選地。近年由於地緣政治因素,在外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面臨監管收緊及退市風險。香港可以抓緊這機會,吸引已在外國上市的優質企業,來港做第二或雙重上市。這除了可直接帶來印花稅收入,也會帶動金融行業、專業機構的業務,更可進一步鞏固香港的全球頂尖金融中心地位。
香港政府一直推動證監會和港交所就證券市場不同範疇推行改革,推動市場高質量發展。現時,港交所已為計劃在港做雙重主要上市或第二上市的企業,建立便利路徑,包括放寬符合條件之企業的市值要求,給這些企業更大靈活性,在港取得上市地位。作為稅務從業員,我們建議政府從稅務角度擴大優化制度,吸引企業來港做第二或雙重上市。
香港採用地域來源徵稅,企業並不會單純因為在港上市,而需要繳納香港利得稅。然而,在現時稅務法規下,在港上市的跨國集團企業如取得指定離岸收入,例如股息或利息,倘未能符合經濟實質或其他條件,相關離岸收入仍可能要繳納香港利得稅。這些在外國上市的企業,普遍為投資控股公司,且會從子公司取得股息或利息。這些企業如果來港做第二或雙重上市,那麼怎樣才能夠同時滿足香港經濟實質和在外國當地的稅務要求,會對企業帶來不確定性。
設「安全港」 減低稅務不確定性
為吸引更多公司在港做第二或雙重上市,我們建議政府為這些公司在港的經濟實質要求,提供「安全港」,例如只要這些公司在港開支達到一定金額,便可獲視為符合經濟實質要求,並享有適用的利得稅豁免。此舉可減低它們在港面對的稅務不確定性,吸引公司在香港雙重上市。
另外,目前買賣香港上市公司的股票,需要繳納0.2%(買賣雙方各0.1%)印花稅。雖然稅率在某些司法管轄區中具有競爭力,但與一些沒有印花稅的市場(如美國)相比,成本較高。為刺激股票交易活動,筆者建議政府就交易雙重上市股票的印花稅降至0.1%(買賣雙方各0.05%)。這一些稅收激勵措施,不僅會使香港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市場,還會鼓勵資本市場的更大流動性和參與度,將有助進一步推動香港成為全球最理想的資本市場和融資中心。
作者尹佩儀是德勤中國稅務合伙人,羅穎霖是德勤中國稅務經理
(本網發表的時事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尹佩儀、羅穎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