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白手興家 構築全球華文文化橋樑 世華媒體榮譽主席張曉卿逝世

發佈於

【明報專訊】常青集團執行主席、世華媒體榮譽主席丹斯里張曉卿爵士昨晨與世長辭,享壽積閏95歲(實齡91歲)。張曉卿祖籍福建福州閩清,早年白手興家創辦常青公司,從事木材出口業務,後來業務漸趨多元,到1980年代先後收購多份華文報章,包括《星洲日報》、《光明日報》等;1995年收購明報集團,在全球華文世界構築起文化傳播的橋樑。

創辦常青集團 享壽91歲

張曉卿為世界華文媒體有限公司榮譽主席,是馬來西亞其中一個最大型多元化綜合企業常青集團的創辦人,該集團在全球從事林業、棕櫚種植業、石油和天然氣、信息通訊技術、酒店服務業、製造業等業務。他亦是在巴布亞新畿內亞出版的英文報章《The National》之創辦人。

張曉卿2009年6月獲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冊封爵級司令勳章(K.B.E.),嘉許他對商界、社會及慈善機構的貢獻。他也於2010年獲吉隆坡馬來商聯會頒授「2010年度馬來西亞商業領袖大獎——終生成就獎」,表揚他的企業成就及對馬來西亞的貢獻。

大馬賜丹斯里 英女王封爵

1934年出生的張曉卿,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度過了貧困的童年。他有8個兄弟姐妹,身為長子,在中學畢業後投身社會工作,直至1975年創立常青集團,由一間木材公司發展成一間擁有數萬名員工,涉足木材、棕櫚種植業、傳媒,以及酒店服務等行業的大企業。常青集團網頁上載了一首《懷想曲》,由丹斯里拿督張曉卿爵士作詞,首句歌詞為「在風雨中誕生 艱苦中成長」,道出他創業及打拼的歷程。

翻查資料,張曉卿於1985至1991年出任馬來西亞國會上議員,為表揚他對國家社會的貢獻,1990年他獲砂拉越元首賜封「拿督」勳銜,1999年獲國家元首賜封「丹斯里」勳銜。

收購《明報》 踐行獨立敢言

丹斯里拿督張曉卿爵士熱愛文化,收購過多份報章,當中於1995年收購明報企業。他於1999年10月接受《明報》訪問時稱,「我們要盡快建立一個以全球華人為主體的媒體世界」;時任《明報》主席的他解釋,收購《明報》最大的動機,與他要建立全球中文媒體網絡和對中華民族的冀盼,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我們必須按照自己的意願、自己的模式,去表達我們的感情和觀點」。

張曉卿在2015年《明報》56周年主席賀辭中稱,「《明報》一路走來,無論歷經什麼事態與周折,都能夠秉持獨特傳統,體現了知識分子的自我期許,踐行着永遠要說真話、獨立敢言、探求真相、為民喉舌的核心價值 」。他又提及,媒體在開放社會被視為「第四權」,「在公眾利益的前提下,媒體監察政府與當權者、揭露社會黑暗、彰顯公義、為民發聲、推動社會進步;要發揮這樣的職能,唯有做到客觀公正、不偏不倚,才會贏得社會廣泛信任和支持」。

評一國兩制 港「最佳選擇」

張曉卿在2016年《明報》57周年主席賀辭中,闡述對香港的看法,他認為「香港問題以『一國兩制』辦法解決,不單是30多年前的最佳選擇,即使放在今時今日檢視,仍然是不二之選。香港以『一國兩制』方式存在於中國這個大家庭,有自己的經濟制度、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的司法制度等,然後可以分享大家庭的大餅。舉目世界,沒有一個地方有類似的優越地理、政治、人文條件,香港盡得『兩制』的好處,港人應該捍衛『一國兩制』,而非推動虛無縹緲、不切實際、對自身構成損害的『自決』、『港獨』」。

丹斯里拿督張曉卿爵士一生為社會、商界、文化多所貢獻,贏得各界認同。2017年《中華之光──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向張曉卿頒發年度人物獎,表揚他為傳播中華文化所作的努力和付出;組委會形容他是「木材巨子,白手起家,躋身世界企業五百強;傳媒大亨,合縱連橫,組建華文報業航母群」,又形容他是東南亞「報業大王」。

打破西方輿論主導格局

2018年,張曉卿辭任世界華文媒體及旗下的萬華媒體董事會主席,留任非執董;2019年2月,張曉卿以健康原因提出辭任公司非執董;2022年12月,張曉卿女兒張聰出任世華媒體集團非執董兼主席。

2025年福布斯公布的馬來西亞富豪榜,張曉卿家族以8.2億美元(約63.7億港元)身家,排名大馬50大富豪第25位。今年4月,新浪網「一波說傳承有道」形容,丹斯里拿督張曉卿用了半世紀的光陰書寫了一部白手起家的奮鬥史,更以傳媒大亨的身分在全球華文世界構築起文化傳播的橋樑。在西方輿論主導的全球傳播格局中,張曉卿構建起華文世界的「航空母艦群」,踐行着「為中國和平崛起鋪墊文化通道」的初心。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年少家貧靠自力 兄弟齊心共創業 (202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