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安世爭端暫轉圜 中企出海待自強 暫停「穿透性規則」緩中荷爭論 規避地緣政治風險成難題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一宗半導體跨國企業的控制權爭端,縮影中美歐角力,也標誌着全球政治經濟格局加速演變。最新進展顯示,中荷安世半導體(Nexperia)爭端或可暫得轉圜,惟亟待破局的不僅是中國能否走出一條「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突圍之路,更在於日趨龐大的中國海外利益,在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下,何以安世。

歐研中製由「共贏」變矛盾

9月底,荷蘭政府以國安為由,史無前例地接管了中企旗下安世半導體,曾互利共贏的「歐洲研發+中國製造」模式,成為世界格局變化下的箭靶。

作為專注於車規級晶片的大型跨國企業,安世業務覆蓋晶片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3大核心環節,核心客戶均為全球知名汽車廠商及供應商。公司研發設計中心位於荷蘭總部,晶圓製造主要集中在英國和德國,封裝測試則以中國和東南亞為核心產區,其中,中國東莞的封測工廠是關鍵樞紐,承擔了企業約80%總出貨量。

2019年,中國電子代工廠商聞泰科技斥高於自身市值的約330億元(人民幣,下同)巨資,全額收購安世股權,是當時中國半導體行業規模最大的跨境併購案。此次併購讓聞泰產業版圖實現了向半導體領域的延伸,也幫助安世擺脫經營困境,安世2024年貢獻營收147億元。該宗併購案一度成為行業佳話。

國際政經格局巨變的大背景下,中美貿易戰的政治溢出效應明顯。9月29日,美國頒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規則」,把被美政府列入「實體清單」企業持股超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力度的制裁。「穿透性規則」不僅引爆了新一輪激烈的中美貿易戰,也直接引發安世事件。

荷蘭政府9月30日強行接管安世,荷蘭法庭緊接着裁決暫停聞泰實控人張學政的安世CEO職務。根據荷蘭法院10月14日公開文件顯示,美方曾向荷蘭當局提出更換安世中方CEO及調整治理結構等要求,以免受「穿透性規則」的制裁。美荷在晶片行業出口管制領域素來合作密切。中國商務部直指「荷方此舉是美『穿透性規則』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明顯例證」。

學者:中國相信「打能促談」

北京一名外交學者指出,中國應對貿易戰幾年來,已明確把「平等」擺在最前,也就是坊間所稱的「以戰止戰」,有信心「以打能促談」。在安世事件上,中方迅速反應,10月4日就禁止安世中國工廠產品出口,安世中國子公司也「揭竿而起」宣布獨立運營。儘管安世進一步出招停止供應中國工廠晶圓,但供應鏈中斷最受害的是西方跨國車企,德國、歐盟等受壓要介入協調。這也折射出全球化背景下,「脫鈎」後市場狀况。

隨着中美貿易戰休兵,美國「穿透性規則」上月底暫停實施,球拋給了荷蘭。幾番過招後,雙方重返務實,中荷官員上周在歐洲舉行會談,隨後中國放寬安世晶片出口,荷蘭官員將來華繼續磋商。

當矛盾被推到台前,外界關注聞泰科技是否還依賴於海外安世掌握的核心技術,尤其是德國漢堡安世晶圓廠的前道工序晶圓產品,是整個安世技術含量最高的部分。然而,即便掌握了自主核心科技,走向世界的中國企業如何規避、應對愈來愈明顯的政治風險,是中國保護海外利益最迫切的課題。

據中國9月公布數據,截至2024年末,中企在190個國家和地區設立5.2萬間境外企業,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3.14萬億美元;2024年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速達到205.5%,對歐洲投資增長25.3%。

「十五五」提出加強反制裁

彭博社指出,敏感行業中資企業正面臨日益嚴苛的審查。緊接安世爭端,全球最大快時尚品牌、中企Shein(希音)涉嫌銷售兒童色情玩偶在法國觸礁,法國當局大陣仗處理事件。基於Shein對同業的強大輾壓力,法國、意大利等傳統時尚強國的服裝產業界已出現抵制聲音。

上月23日,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通過制定「十五五」規劃的建議,對「海外利益」有多處着墨。包括提出要構建海外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反制裁、反干預、反「長臂管轄」鬥爭;強調要有效實施對外投資管理,健全海外綜合服務體系;完善多元化、可持續、風險可控的投融資體系,加強海外利益保護等。

上述要求的具體措施,要等到明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十五五規劃綱要》才較為清晰。可預見的是,中歐之間的產業合作將變得更加謹慎。而大量收購過海外資產和技術的中國企業,也將開啟風險預警,進行技術上的自主備份。

明報記者

(中經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