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中國

中科院解密長臂猿基因 可製「長臂鼠」

發佈於

【明報專訊】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昨披露,通過對長臂猿基因組的深入分析,表明歷史上氣候變化是驅動長臂猿種群興衰的關鍵因素;研究並根據長臂猿特殊基因,構建了攜帶此結構變異的轉基因小鼠模型,發現可製造出「長臂鼠」。

該研究成果北京時間8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發表。團隊構建了迄今最全面的長臂猿基因組數據集,覆蓋了18個現存長臂猿物種,並獲取包括已滅絕的「君子長臂猿」在內的3個古代樣本的線粒體基因組。

長臂猿為何長臂?團隊在長臂猿的Sonic Hedgehog(SHH)基因的關鍵調控區內,識別出一個特異性缺失片段。SHH基因是調控脊椎動物肢體發育的核心基因。為驗證該缺失的功能,研究團隊構建了攜帶此結構變異的轉基因小鼠模型。實驗結果顯示,與野生型小鼠相比,攜帶長臂猿特有基因缺失的小鼠四肢骨骼表現出顯著的相對增長。

氣候變化種群興衰脗合

該研究還發現,在晚更新世時期(約10至20萬年前),大多數長臂猿物種都經歷了一次嚴重的種群瓶頸期,隨後在約7萬年前出現同步的種群恢復。這一動態與全球氣候變化和海平面波動高度脗合。

(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