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有直資校稱難吸國際生 倡「增收計劃」涵內地生
【明報專訊】今年《施政報告》提出設試點計劃,容許直資中小學申請擴班加位,以招收持學生簽證的國際生。有直資中學認為,本地直資學校對國際生吸引力不大,因國際生主要選讀IB、IAL等國際課程,而開辦國際課程的本地直資中學不多,國際生來港多選擇國際學校,計劃未見需求,建議局方拓闊學生簽證至涵蓋內地生,相信能增加學校參與計劃的誘因。有校長認為目前已有足夠渠道招收內地生,現階段毋須拓展學生簽證。
據直資學校議會網頁,全港共有69間直資學校,包括57間中學,當中26間有開辦國際課程。昨日參與「香港直資學校聯展」的銅鑼灣直資中學孔聖堂禮仁書院副校長何柏欣表示對試點計劃有興趣,仍待局方公布詳情。他說該校10多年來僅收數名國際生,歸因國際生傾向報讀國際課程,而該校無開辦。他認為國際生多選讀國際學校,直資校並非他們首選。
何柏欣認為,中學文憑試(DSE)對國際生來說壓力較大,舉例歐美生數理弱,讀DSE課程或會吃力;反而DSE競爭較內地高考小,能吸引內地生,惟現時18歲以下內地生不獲發學生簽證,即不受計劃涵蓋,盼教育局放寬。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校長陳偉傑同稱該校目前難吸國際生,「如果完全不包括內地生,(計劃)需求似乎不大」。
德望:計劃是國際化重要一步
德望學校校長Dr. Harfitt認為現階段毋須拓展學生簽證至內地生,稱受惠於各類人才計劃,目前已招收不少持受養簽證的內地生。他說該校目前只開辦IGSCE課程,未辦IB和IAL,可能因此未取錄到國際生,但不認為這代表招收國際生有難度。他說本地大學着重國際化,港校在招收國際生方面已有參考,相信中小學國際化只是時間問題,試點計劃是「重要的第一步」。
直資議會:難吸因欠宣傳
料大學排名升助招國際生
直資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早前出席傳媒茶敘稱,去年直資校共招收逾200名非本地生。談到有學校稱招收國際生有難度,他昨稱相信是以往宣傳不足,加上本地生已耗盡學額所致,料計劃推出後,學校有空間招收國際生,宣傳自然增加。他另提及QS亞洲大學排名早前出爐,港校成績亮眼,相信有助帶動海外生來港讀中小學,再銜接本地大學。
「香港直資學校聯展」昨日在尖沙嘴舉行,54間直資中小學參展,吸引逾1.3萬人次入場,屬歷屆新高。籌辦展覽的直資學校議會昨宣布完成換屆選舉,聖保祿學校校長黃金蓮將接任陳狄安為議會主席。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名校中一4班變5 開兩班直資校:感覺唔太好 (2025-1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