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動作捕捉」塑虛擬舞者 熟陌之間探舞蹈虛實

發佈於

【明報專訊】在一個舞蹈作品,既看舞者身體如何扭動,又看舞者群舞時如何互動,但假如一群真實的舞者之間出現一個虛擬的舞者呢?舞者的舞蹈邏輯、觀眾的欣賞角度,又會否因而改變?由新加坡著名當代舞團「人.舞團」創團藝術總監及首席編舞郭瑞文執導,新作《熟悉的陌生》將會來到香港作世界首演,香港舞蹈藝術家譚之卓將以虛擬化身亮相,一同探問舞蹈的虛實。

作品的起點是什麼呢?郭瑞文說,他對現在身處的世代存有許多疑問:怎樣跟一個來自不同背景、不同文化的人建立聯繫?陌生人之間真的一點關係都沒有?陌生人之間能不能共處?再加上,他很好奇科技在人跟人互相建立關係、溝通互動裏扮演怎樣的角色。譚之卓則說:「我覺得作品的起點來自我們對於科技與藝術之間,如何去塑造記憶與人際關係的一些對話,特別是有一些很親密的事物逐漸變得疏遠,或它在情感上有一種衝擊時,我們怎樣重新將它捕捉下來……因為有的時候技術並沒有讓我們變得更快,反而是讓我們慢下來,所以這種熟悉的陌生,讓我感受到辨識陌生事物的過程,也是在辨識我自己。」

旁觀者+表演者+設計者 譚之卓化身起舞

譚之卓是這次演出的客席舞蹈藝術家,但有趣的是,屆時在台上起舞的是她,也可以說不是她,因為跳舞的將是她的虛擬化身。譚之卓先到新加坡和舞團一起創作、做身體動作的研究,再到美國洛杉磯一間工作室進行動作捕捉(motion capture),她說,「大概有20個不同的相機機位,從不同角度捕捉身體和我們編排好的內容……捕捉只是一個過程,然後它會再把這個數據進行重合,透過鏡頭想像人的骨骼怎樣動,包括手指動作」,因此若捕捉了10分鐘的動作,需要約兩小時整合、導出,團隊再從中篩選適合的片段。

在動作捕捉的過程,沒有其他舞者在旁,所以譚之卓要想像跟舞者之前的排練過程,以及空間和身體的關係。「動作捕捉類似是將動作從我的肉體上變成一種數據……不是說用一種最精準的方式模仿我的動作,更多是從不同角度思考我們怎樣讓它保留其中的脆弱性」,譚之卓續解釋,在把真實的身體律動轉化成數據時,她感覺到「在血肉之軀裏面有了植物性」。這也正是她當初對動作捕捉這個技術感到好奇的原因,「人除了有骨頭(支撐),以肉體存在,當它(身體)變得透明或以另一方式延續生命時,它可能會長出另外的根系(root),讓身體變得更加柔軟」。

作為舞者,譚之卓一直都習慣用身體作為表達語言,在動作捕捉時她亦說需要更加放慢動作,譬如在新加坡排練時,第一周她跟其他舞者排練了20分鐘的行走,這20分鐘在動作捕捉時變得非常漫長。在虛實中,譚之卓也需要做許多「轉譯」,決定要保留或捨棄哪些部分,她也提到動作捕捉後的虛擬化身有時會顫抖,頭部會輕輕搖動,因為技術本身不是以女性身體為設定,「它設定時可能是一個一米七的個子,然後它會定位,認為你的身體應該是這麼動,那我們作為表演者要觀察它怎麼動,我也會把這個化身放在遊戲引擎裏,觀察如何從我們最開始設定的動作到真正實踐的整個過程」。郭瑞文在過程中也發現,原來這個虛擬化身有自己的主體性,「我們必須讓位、必須遷就,所以我感覺這也是一個互相交流的過程」。

郭瑞文編舞 「讓他者進入身體」

虛擬化身既有獨舞,也將會和其他舞者合舞。郭瑞文在編舞時嘗試讓舞者放開已知的狀態,讓他者進入身體,因為他認為尤其對舞者而言,身體是存在他者的,「有時你會感覺到身體好像不是我的」;他也延伸思考「泛神論」——相信萬物皆有生命,透過尊重萬物而成為更好的人,在這些想法裏尋找編舞素材。至於虛擬化身的獨舞,譚之卓在編舞時回憶起自己最開始是先學習國標舞,這個雙人舞種帶有的競技文化,像是融進她的血液裏。她發現,學舞過程跟學習如何塑造虛擬化身是相似的,「我是在控制它,同時我也在模仿它,是不是最終我就變成了機器的一部分呢?還是它能讓我真正感受到肉體和機器之間的空間和層次?」在這個作品,她說自己既是旁觀者、表演者,也是虛擬化身的設計者。

全息投影 抽象呈現港澳市貌

《熟悉的陌生》將在剛開幕的東九文化中心形館演出,形館的其中一大特色是能提供全牆投影,正好配合這個舞蹈作品使用的另一技術:全息投影,郭瑞文說設計師用3D掃描儀把香港、澳門的城市面貌保留並呈現,「除了保存記憶,也是記錄城市變化——人在其中的變遷、尋找新的身分」。他續說,最終投影出來的影像有「微觀至一片葉、公園的一個樹根底下,用超近的距離看待我們的環境、城市、文化,當然也有較宏觀的,但都以比較抽象的方式呈現,有一種似是而非、文化的Déjà vu(即視感)」。

從去年12月開會討論,後來到新加坡排練、再到洛杉磯製作虛擬化身,直到今年11月到香港演出,在這約一年的時間,這個化身如譚之卓所言像變成一個真實存在的人。虛擬舞者在真實場地起舞,或許對觀眾來說正是熟悉且陌生。

《熟悉的陌生》

日期及時間:

11月28至29日晚上8:00

11月29日下午3:00

11月30日下午2:00及晚上6:00

地點:牛頭角道60號 東九文化中心形館

票價:500元

詳情:bit.ly/4os9SSe

文:譚雅詩

設計:賴雋旼

編輯:謝秋瑜

電郵:[email protected]

[開眼 數碼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