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
大家樂盈警 料半年純利最多跌七成 內地與港分店平均每間賺不足10萬
【明報專訊】本地快餐股大家樂(0341)雖獲內地旅行團追捧成為「飯堂」,但截至今年9月底的中期業績仍無起息,集團昨預告中期純利按年大跌65%至70%,以上財年(2024/25)中期純利1.44億元計算,即中期僅賺約4320萬至5040萬元,按上財年末大家樂內地與本港566間分店計,每間上半年或僅賺7.6萬至8.9萬元。
明報記者 方楚茵
按彭博數據,大家樂對上一次上半財年(4月至9月)盈利低至約5000萬元水平,要追溯至1996年9月止半年,當時盈利有5049萬元。若按下半財年計(10月至翌年3月),大家樂於2020年及2022年3月止、即疫情期間曾出現虧損(見圖)。
大家樂表示,純利下跌主要因中期收入預計錄得中單位數跌幅,導致集團毛利下跌;及回顧期內錄得投資物業之公平值虧損,上財年中期並無錄得投資物業之公平值虧損。
截至今年9月底的中期經調整EBITDA則按年跌約30%,去年同期為3.438億元。
期內表現跑輸大市及同業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據政府統計處數據,今年第二季及第三季的食肆總收益價值,分別按年升0.8%及按年持平,當中非中式餐館及快餐店總收益以價值計更是錄得上升,期內非中式餐館收益分別升5.7%及3.7%,快餐店收益亦分別升2.1%及0.3%,均較大家樂在盈警中披露的中期收入預計錄得中單位數跌幅為好。至於同行的表現亦似乎較大家樂穩定,當中太興集團(6811)早前公布,截至6月底的半年純利及收入均有增長,分別升2.8倍及升6.2%。
擬革新營運模式 整合供應鏈
港人北上成風,大家樂在過去年半陷入苦戰,分別在上財年中期、全年及本財年中期連續3次發盈警。集團在今次盈警重申,期內香港及內地餐飲市場的消費氣氛低迷,價格競爭激烈。本港外遊消費常態化及入境旅客消費疲弱,令周末、長假期及暑假等傳統銷售高峰期客流量明顯下降,加上市場上低成本營運模式興起,令銷售表現更趨波動,盈利受壓。這些變化反映市場正經歷深層結構轉型,為集團帶來額外挑戰與壓力。
公司指首席執行官梁可婷與首席財務官梁耀進正帶領兩個專案小組,革新現有營運模式,以提升營運效率推動業務回復增長;同時透過加強營運開支管控以改善利潤率。具體措施包括開拓及轉向更靈活、更具彈性的經營模式;整合表現未如理想的門店;簡化營運流程並精簡餐單,並整合與升級香港及中國內地供應鏈以提升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