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潮行GBA:一站式接築

發佈於

【明報專訊】大灣區有不少著名建築師的作品,但這些建築分散各處,有些地處偏僻,有些不能隨便接近,最新開幕的建築模型博物館廣州館,匯集300多件建築模型,精選大灣區、全國乃至國際的建築作品或設計圖,建築設計專業學生及愛好者可「一站式」大飽眼福。

明報記者 林迎

2019年建築模型博物館上海館開幕初期曾「一號難求」,事隔6年其「姊妹館」廣州館於今年9月開幕,面積2100平方米,比上海館更大。作為同樣以建築模型為主題的先鋒藝術館,廣州館以灣區建築及灣區設計師作品為主軸,以「MODELS」為設計理念,既有「模型」之意,亦是展覽的六大主題:紀念碑(Monument)、綠洲(Oasis)、密度(Density)、大地(Earth)、連結(Link)、嶺南(South),展出模型涵蓋城市地標、基礎設施、鄉村活化改造項目等各類建築。

廣州館位於廣州白雲「設計之都設計殿堂」3樓,設計殿堂本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名譽院長何鏡堂的手筆。何鏡堂是建築模型博物館廣州館學術委員會主席,館中有不少其作品草稿、設計圖和模型,最著名的是中華藝術宮(即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館),再現二十四節氣篆字銘文與「新九州清晏」屋頂花園等細節。館中還展示他在大灣區的其他作品,包括廣州南沙民心港人子弟學校、海心橋、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深中通道西人工島建築景觀工程、前海博物館等。

展覽的室內設計由「源計劃建築師事務所」創始合伙人何健翔操刀,將整個組合空間視作能體現嶺南特色的「微都市(micro-urbanism)」體驗,用4種嶺南傳統居住空間類型:圍屋、竹筒樓、院宅和園林,經抽象和現代化演繹,成為4個分廳中的「內建築」,植入獨立裝置和展架,亦保持原有建築空間特色。

香港建築師嚴迅奇也是該館學術委員會成員,觀眾可見到他設計的廣東省博物館模型。若錯過2023年在深圳南頭古城舉辦的「春景梧桐」深港城市建築雙年展,博物館也有全套模型供重溫。館中亦設有3D互動裝置,將知名地標如廣州塔等「分拆」為一塊塊部件,參觀者有如玩「俄羅斯方塊」,以手機將每塊部件旋轉、擺放至目標位置,「砌」成屬於自己的建築。博物館將會舉辦主題講座、教育研習等活動,傳播建築文化。

繼續閱讀
贊助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