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話你知:上億太空垃圾繞地球 倘再增多或「鎖」太空
【明報專訊】地球軌道上,漂浮着數以億計的太空碎片,通常被劃分為大碎片、小碎片和微小碎片三類。其中大碎片是10厘米以上,有超過2.5萬個。一旦發生碰撞,可能直接摧毀在軌航天器。航天器通常通過軌道調整,主動避開可能的碰撞路徑。在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號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時,曾為了躲避一個太空碎片,而將交會對接的環節提前兩分鐘。
毫米級穿透航天服 10厘米摧毁航天器
小碎片在1至10厘米之間。而今次發生撞擊的微小碎片在1厘米以下,數量高達上億。這兩類碎片數量更多、體積更小,目前難以被有效觀測和跟蹤,主要通過加裝空間碎片防護裝置,為航天器披上「鎧甲」,提升抗擊碎片撞擊的能力。
數十年來,人類航天活動日益蓬勃,太空垃圾激增將會帶來多重危險。例如高速運行的碎片若與航天器碰撞,輕則損壞太陽能電池板、影響供電,重則擊穿艙體、導致任務失敗。毫米級碎片就可能穿透航天服,造成減壓或直接傷害。當太空垃圾數量達到臨界值時,會觸發「凱斯勒現象」(Kessler Syndrome)。即一次碎片碰撞將產生的新碎片,繼續撞擊其他航天器,形成惡性循環。這種連鎖反應會快速填滿近地軌道,最終讓人類無法發射新航天器,變相「封鎖」近地太空。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疑遭微小碎片撞擊 神舟20號推遲返回 30年來首次 3太空人暫留太空站 (2025-11-06)
新添一款可重用火箭 試車成功料明年首飛 (2025-1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