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AI教育:江紹祥讀莊子破解科技困局 順應自然 借AI提升自主學習
【明報專訊】生成AI冒起,不少專家都警告,AI很快接管人類社會!位列美國史丹福大學教育領域全球首2%科學家名單、教育大學人工智能及數碼能力教育中心總監江紹祥教授也曾為此憂心忡忡,火急為下一代找「逃生門」,最終給他從聖賢書覓得出路。「原來莊子在2000多年前已經說過︰『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喚醒我們絕對不能被AI駕馭,而是要透過它釋放人類潛能,維護自身獨特的價值」。
如何好好利用AI而不被它駕馭,是老中青三代都應好好研究的課題。
AI衝擊曾迷茫 聖賢書中覓得出路
在這個生成AI火紅的年代,不少專家都預言,在未來幾年,AI會搶走人類大量工作崗位,導致勞動市場衰退,它甚至會失控奪權,威脅人類生存。這些言論,不單令一般「打工仔」感到不安,就連香港教育科技界權威江紹祥,亦曾失去方寸,「幾年前,我發現自己迷失了,老是想着,AI這樣厲害,是否意味着我要退休、等死呢?」
他透露自己早屆退休之齡,從來不為能否獲大學延長續聘而擔心,只是憂慮下一代的福祉,「我10個朋友,9個都說快退休,AI殺埋身都不關自己事了。但今日這個世界,是誰搞出來的呢?難道我們這一輩沒有份嗎?怎可能拍拍屁股就走。若我們不去關顧下一代,他們這麼年輕,自己想得出辦法嗎?」是愛與責任,驅使江紹祥設法營救這群隨時被AI洪流淹沒的新世代,雖然是讀數理出身,但近年卻埋首鑽研聖賢書,期望從中得到啟發,果不其然,他在《論語》、《莊子》、《道德經》、《易經》等瑰寶中,找到定海神針。尤其莊子「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於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的古老智慧,對他而言,更猶如暮鼓晨鐘,提供了深刻的警示。「老祖宗說,我們用機械(AI)要很小心,否則很容易因為追求機巧而變得過度依賴,甚至生出機心,例如學生連基本的學術都不願去學,一味想靠AI極速做出厲害的成就。機心會侵蝕我們人性純真的本性,招致精神不安,最終只會偏離自然的規律,令人類無法持續發展。」
多讓學生看AI出錯 不要盲目崇拜
想通後,江紹祥替「人與AI」重新定位,「大家要學習並且透徹認識AI,明白什麼是machine learning(機器學習)、deep learning(深度學習),認識了就不需要懼怕或過度崇拜AI,而是要好好利用它,釋放人的潛能,讓我們這一代變得更加聰明,更能抓緊自身價值,使人類能夠繼續強大及延續下去,有意義地和宇宙共存」。
要把這些觀念帶進教育裏,江紹祥說,第一步要改變學生的思維,「現在全世界都把AI捧上天,我聽學生的口脗,很多都覺得『這是電腦給的答案,怎會錯呢』,這想法真的很糟糕!」他指出,生成式AI模型,本質上是基於機率的統計模型,出錯在所難免,因此,建議教師要讓學生多看到AI的「錯」,「當學生經常見到AI出錯,就會明白,它背後的原理其實很薄弱,那就不會再盲目崇拜,或是很懼怕AI,覺得它比自己強」。
AI賦能自主學習 思考如何應用知識
他又謂,道家「自然而然」的思想,對莘莘學子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提醒。「宇宙本來就存在,不管AI發展成怎樣,它都會繼續運行,因此,人應該順應自然,就是繼續以正面、積極的態度去經歷人生,且本着向善的心,努力、真誠地對自己負責。」換言之,即使在AI世代,學生仍要一如以往,掌握好語文、數學、科學等基礎知識,這本是學習的本質。
江紹祥更勉勵學生,要借助AI之勢,提升「學會學習」的能力,那就不會輕易被AI取代。「受惠於科技,以往很多抽象複雜的概念,現在靠AI生圖,學生都可以更容易理解到這些艱澀的知識,我鼓勵同學,消化了之後,再想想可以怎樣應用、再發展這些知識。」他以數學為例,以往學生最重要是算出準確答案,但這些現在AI已經做到了,因此,學生應該多下工夫在學習如何想題目、寫題目上,培養自己成為一個熱愛思考、有豐富想像力的人。
文︰沈雅詩
[Happy PaMa 教得樂 第578期]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普及教育:設計教材 AI拍檔加速學習 (2025-11-04)
實踐活動:學生設計AI模型辨識韓星 引導思考倫理問題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