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內地便利入境旅遊 冀追回疫情失地
【明報專訊】中國在2023年3月重開國境,持續推出單方面免簽政策、便利過關措施,並加強外宣來華旅遊,嘗試找回失去的3年入境旅遊業,惟復蘇迄今仍未達標。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10月23日通過的中共中央制定「十五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未來5年要「提升入境遊便利化國際化水平」、「拓展入境消費」。
對48國單方免簽 歐洲為主
中國外交部昨宣布,為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便利中外人員往來,中方決定將對法國等國的免簽政策延長至2026年底,並於本月10日至2026年底對瑞典免簽。
根據國家移民管理局資料,增加瑞典後,中國對48個國家單方面免簽,主要來自歐洲(33國),其次是亞洲(7國)、南美洲(5國)和澳紐。若加上互免簽證安排國家,中國將對全球77個國家免簽。
史無前例的免簽開放程度,與新冠疫情3年管控導致的史無前例入境遊大蕭條密切相關。疫前2019年,全國邊檢機關檢查外國人入出境9767.5萬人次。2020年初疫情爆發後當局嚴控人員跨境流動,2020、2021、2022年來華外國人僅412萬、453.1萬、447.3萬人次。
中國取消清零政策後,隨之調整入境政策,2023年度出入境外國人達3547.8萬人次,仍遠遠不及疫前。2023年12月,中國啟動單方面免簽政策;同時大規模實施過境免簽,新政策本月5日實施後,有55國公民獲准在中國24個省份65個口岸過境免簽,在規定區域停留10日。
新政之下,來華外國人2024年增至6488.2萬人次,2025年前8個月為5126.8萬人次,按年增27.8%,其間免簽政策帶動明顯,今年第三季度,全國出入境外國人2013.4萬人次,其中免簽入境724.6萬人次(佔比72.2%),按年增48.3%。
明報記者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來港人才簽注 擴至長三角、京津冀 河套創科專才經備案後 可獲發3年簽注 (2025-11-04)
明起多個口岸人面識別通關 過境免簽擴至大橋、西九站 (2025-1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