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兒言自得: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發佈於

【明報專訊】法國大革命時,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全名為Marie-Jeanne Roland de la Platiere)是主張共和、反對君主專政的造反派領袖之一。革命後,她因黨派之爭被送上斷頭台,臨刑時留下名句:「自由自由,幾多罪惡,假汝之名以行?」

的確,世上許多壞事,表面上都有堂而皇之的包裝。做壞事的人,也可以像「王莽謙恭下士時」那樣博取世人讚賞,甚至嘉獎。觀乎醫學歷史,也有不少類似例子,甚至有人說,套用羅蘭夫人的名言,說成「醫學醫學,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也不為過。

1975年,我剛畢業,看了一齣贏得奧斯卡5項大獎的荷李活電影《飛越瘋人院》(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片中男主角患精神病,在病院被迫接受前額葉切除術(pre-frontal lobotomy)術後變成了呆子。

1935年,葡萄牙神經外科醫生莫尼茲(António Egas Moniz)發明了前額葉切除術,把顱骨穿孔,讓手術刀伸進前腦,直接切除前額葉皮質的連接神經組織,術後患者通常會喪失衝動反應、智力和認知能力,變得癡呆和弱智。這手術沒有通過任何科學鑑證,但在1930至50年代,卻被視為精神病、情緒病和暴力傾向的神奇療法,許多抑鬱症、躁鬱症、強迫症、精神分裂症患者,甚至患長期疼痛及同性戀人士,以及慣性罪犯和問題少年,都成了這手術的受害人。這數十年間,全球超過70,000名病人接受過這手術,其中有40,000人在美國接受手術。連甘迺迪總統之妹,也因為輕微智能障礙與精神病傾向,23歲時被擔心女兒患精神病有辱門楣的父親安排送上手術枱。術後她心智能力退化成兩歲小孩,在精神病院終老,一生大小便失禁,無法言語與走路。

醫學史上留污點

諷刺的是,助長這手術風行一時的,竟然是諾貝爾獎的評審諸公,他們不知怎的,竟把194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莫尼茲醫生。以古况今,怪不得戰爭販子也可以染指諾貝爾和平獎了。

在對大腦功能缺乏認識的年代,莫尼茲發明推廣害人無數的手術,為了醫學發展的野心,變得盲目和罔顧醫學倫理底線,在醫學史上留下不可磨滅的污點,還可以用無知和鹵莽為說詞;但有些醫學研究,卻是滅絕人性和慘無人道,只有喪心病狂才想得出來。其中最令人憤慨的例子,莫過於二戰末期日本政府在我國東北實行的「黑太陽731」計劃。

這計劃的執行者731部隊,在中國戰俘、平民,以及蘇聯、朝鮮和蒙古人身上做了大規模和恐怖的人體實驗,包括在沒有麻醉的活人身上解剖;讓受害者感染各式各樣惡毒病原體,並記錄病程發展;將四肢暴露在極寒中以測試不同解凍方法的「療效」,令許多人的肢體壞死脫落;將人關進離心機或加壓艙,直到死亡;記錄人在只提供食物不給水,或只給水不給食物的情况下的存活時間等罄竹難書的惡行。

如果大家以為給莫尼茲醫生頒發獎項,是諾貝爾獎的污點,那末二戰後美國和日本就「黑太陽731」的交易更令人不齒。

戰後,美國為了獲得日本生化戰數據,與日本達成了秘密交易:日本將所有實驗數據交給美國,美國政府保證731部隊成員不會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被起訴。結果殘酷冷血殺害千萬無辜生命的731部隊,包括主犯指揮官陸軍中將石井四郎,從未受到法律制裁。

醫學是工具,為善為惡,在乎一念之間,我們從事醫學的,必須謹記。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中大榮休教授,專攻新生兒,論盡奇難雜症,月旦醫護界二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