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刊
魷魚墨魚八爪魚 鬥營養鬥低脂
【明報專訊】最近大熱的網上節目《墨魚遊戲2》,名字和主題都是以韓國劇集《魷魚遊戲》為藍本的二次創作。無論是魷魚或是墨魚遊戲,都幾度在社交媒體洗版,網民比併兩個節目的優劣。魷魚及墨魚一時間「聲名大噪」。
一提起魷魚,大家都聯想到它高膽固醇和高嘌呤。然而很多人分不清魷魚、墨魚及八爪魚,其實墨魚的膽固醇只有魷魚的一半,八爪魚就更低,只略高於雞肉。只要選對食材,用對烹調方法,美食和健康兼得。
魷魚(squid)、墨魚(cuttlefish,又稱花枝、烏賊)、八爪魚(octopus,又稱章魚)三者均含豐富蛋白質,媲美雞肉,同屬低脂食材(每100克固體食物含不超過3克總脂肪);且含鎂、磷、鋅等人體必需的礦物質。魷魚、墨魚、八爪魚,你懂得分辨嗎?尤其前兩者常被混淆,故此先教大家在外形上分辨3款海產。
同屬低脂食材 蛋白質媲美雞肉
魷魚、墨魚、八爪魚雖然都稱為「魚」,但都不屬魚類。根據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資料顯示,三者均屬軟體動物中的頭足綱(Cephalopoda),觸手/腕足長在頭部,能靈活地運用觸手和腕足捕捉食物。魷魚、墨魚、八爪魚皆有墨囊,每當受到威脅便會噴出墨汁,以分散敵方注意及逃走。
三者之中,最易辨認是八爪魚,屬八腕目,共有8條腕足及吸盤,擁有3個心臟,體積為三者中最大,頂部較小,呈圓形,沒有硬殼或軟骨,可以整隻食用。墨魚和魷魚外形相近,均有8隻腕足及2隻長觸手,同屬十腕總目。其中墨魚外形肥肥矮矮,頂部呈橢圓形,內藏一個船形石灰質硬殼(墨魚骨)。墨魚一如其名,擁有豐富的墨汁。魷魚則外形細長,頂部呈三角形,內藏有一條透明軟骨,眼睛沒有薄膜覆蓋直接外露。魷魚墨囊較細小,故墨汁也較少。
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講師兼註冊營養師冼雯菁表示,無論是八爪魚、墨魚還是魷魚,均是營養豐富的食材,富含蛋白質及鉀、鈣、鎂、鋅等礦物質元素。三者蛋白質成分相差不大,蛋白質含量相比雞胸肉毫不遜色,而且脂肪含量及熱量不高,屬低脂食材(見附表)。
墨魚膽固醇僅魷魚一半 八爪魚最低
不過,它們的膽固醇及嘌呤含量亦不容忽視。雖然現時未有對膳食膽固醇的攝取限制作出建議,但普遍認為攝入量愈少愈好。魷魚的膽固醇是三者中最高,墨魚的膽固醇是魷魚的一半,八爪魚就最低。冼雯菁指出,這3款海產的膽固醇含量對一般人來說,其實影響不大,因為身體可以應付及調節;而且它們均屬低脂,可安心進食。但本身有高膽固醇的人士,則少吃為妙。註冊營養師萬侃補充,食物膽固醇不等於血液膽固醇,血液中的膽固醇大部分由肝臟合成,僅兩至三成來自食物。相比食物膽固醇,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對膽固醇水平的影響更大;魷魚、墨魚、八爪魚的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含量較低。
魷魚高嘌呤 痛風患者提防
至於嘌呤(purine,又稱普林)會導致尿酸過高,增加痛風發作風險。魷魚、墨魚和八爪魚都含嘌呤,其中魷魚含量最高,每100克約有230毫克,屬高嘌呤食物;八爪魚屬中等偏高,每100克約含100至150毫克;墨魚的嘌呤含量通常在100毫克以下,屬於中嘌呤食物。萬侃指出,痛風患者應嚴格限制食用魷魚及八爪魚,可適量食用墨魚;腎功能障礙患者需在醫生或營養師指導下食用,以免加重腎臟負擔。
一般老人、兒童、孕婦,都適合食用魷魚、墨魚和八爪魚,它們的優質蛋白質對兒童發育和孕婦健康都有幫助。
文︰林康民
編輯︰黃振宇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健康]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知多啲:炮製健康版炒鮮魷、章魚燒 (2025-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