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經濟

袁國守:港股後市還看業績優劣

發佈於

【明報專訊】「習特會」上周四(30日)結束,雖然中美暫「休戰」,包括中國將會暫停限制稀土出口一年,而美國將對華徵收的關稅減少至47%,但算是市場預期之內,故港股上周五先升後跌,恒指再次失守26,000點,埋單報25,906點,跌376點或1.43%。一如上周四本報投資版副主編劉思明指出,雖然中美經貿磋商氣氛良好,但可能出現「反高潮」,加上聯儲局減息預期已被充分反映,美股短線超買壓力加大,增加調整風險,而港股的操作亦應避免過度進取。

事實上,近日港股走勢明顯轉弱,在剛過去的10月,恒指及國指全月見半年最大跌幅,分別跌3.53%及4.05%,科指更瀉8.6%。不過,特朗普稱,他將於明年4月訪華,又說習近平之後亦會回訪,看來中美緊張關係暫時紓緩下來,對中美消息甚為敏感的港股應起穩定作用,料恒指可守穩26,000點。

更樂觀的看法是,即使大市反覆,但只要買盤不退,後市仍有機會上試10月2日之高位27,381點,技術上一旦成功升越該水位,中期目標向3萬點進發。當然,港股後市還要看公司季績,尤其是兩大中資科技股阿里(9988)和騰訊(0700),假如業績有驚喜,有助大市回勇,本周三(5日)港交所(0388)將率先放榜,要預留時間消化。

明報經濟投資理財副採訪主任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袁國守 主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