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聞
歐盟駐港辦:吸留學生須顧政治 建議加強開放 港府:有外部勢力一直抹黑
【明報專訊】本港專上院校正配合政府推動「留學香港」的品牌。歐盟駐港澳辦事處主任盧效偉(Harvey Rouse)接受本報訪問時提到,香港院校在國際的排名上升,對取錄國際生有幫助,但要吸引國際生留學,政治層面不容忽視,舉例說,歐洲學生關注性小眾權益、學術自由等,而香港近年發生「一連串事件」使國際形象受損,建議香港強化自身開放程度及獨特性。政府發言人回覆本報稱,有外部勢力一直抹黑香港,「特區政府會基於事實加強宣傳,說好香港真實故事」。
明報記者 曾諾晞
政府發言人表示,政府嚴格落實《基本法》對香港自由和人權的充分保障,指有外部勢力及其代理人一直抹黑香港的現况,亦有媒體「蠱惑人心」。發言人指出,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均受《基本法》保障,本地學者及院校亦可與境外和校外合作伙伴正常交流,政府會促進國際及多元化教育,鞏固香港成為國際專上教育樞紐。
上年5582非本地學士新生
74%自內地 創10年新高
教資會數據顯示,近10年資助學士非本地新生人數,由2015/16學年約2600人,倍升至上學年的5582人,當中內地生在上學年佔74%,創至少10年以來新高;來自歐洲者每年佔約2%(見表)。
盧效偉:歐生關注性小眾權益
「他們留意立法會發生的事」
盧效偉認為,近年本港院校在國際的排名上升,對於取錄國際學生有幫助,「但如要到某地方讀書三四年,政治部分都要考慮」。他說,言論及學術自由影響留學吸引力,而本港近年的國際形象明顯受挫。盧效偉舉例說,歐洲學生關注性小眾權益,「而他們都有留意立法會最近發生的事」。政制及內地事務局7月因應「岑子杰案」向立法會提交《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9月遭立法會否決。
此外,談到歐盟早前發表「2024香港年度報告」,形容香港基本自由持續受蠶食,特區政府表示強烈不滿和反對;盧效偉對此稱不會評論,重申特區政府應保持開放。
赴歐盟港生跌料因誤解
歐盟駐港澳辦事處及教育局未備存港生到歐盟國家升學的數字。教育局數據顯示,去年中六畢業港生到海外升學人數較10年前少45%,當中內地升學者大增;而到台灣和美國升學的人數則減少(見圖)。盧表示,在27個歐盟成員國當中,法國、荷蘭和德國是目前最受港生歡迎的升學目的地,不過他留意到上學年前往歐盟升學的港生人數按年微跌,他估計原因離不開港人對歐盟國家的誤解,包括留學成本高、缺少英語課程等。他表示,現時部分位於歐盟的大學不收學費,歐盟目前的四大成員國亦已提供超過4500個英語學士課程,「港生到歐盟(國家)升學是前所未有般方便」。
盧效偉又表示,歐盟吸引港生到當地升學的措施包括舉辦升學展、推出獎學金計劃等(見另稿)。他重申學術交流對維持歐盟與香港關係十分重要,期盼歐盟日後可加強與本港學術連繫。
日報新聞-相關報道:
冀加強歐港學術聯繫 設獎學金助修碩士 (2025-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