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副刊

無名周記:高市的特朗普測試

發佈於

【明報專訊】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是前首相安倍晉三的愛將,其行事作風及政策都有強烈的安倍影子。不過最能夠體現「安倍繼承者」形象的還是跟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關係。特朗普10月28日訪日,她跟特朗普態度親暱,宣布開啟日美同盟新黃金時代。特朗普還承諾以後日本有什麼事,美國都會幫忙。雖然特朗普的承諾一向難以盡信,但對剛踏上國際舞台的高市而言,這場會晤暫時讓她鬆了一口氣;然而,真正嚴峻的外交與政策考驗,仍在前面。

「重奪」安倍外交輝煌?

高市自詡為安倍繼承者,盛讚安倍外交令「日本外交在世界中心綻放輝煌」,強調要「重奪」這成就。她用「重奪」此詞,相信是要向安倍2012年回朝時的口號「重奪日本」致敬,顯示要繼承安倍外交路線。

第二次安倍政權一大特色便是首相官邸權力集中,高市甫上台的首相官邸人事任命亦反映這點。獲她破格任命為國家安全保障局長的市川惠一,是安倍「自由開放的印太」策略的關鍵草議者之一。預料他將會主導修改《國家安全保障戰略》等3份安保文書。曾任安倍秘書的今井尚哉,則獲任命為特命擔當的內閣官房參與。

除非關注日本政治,這些人事佈局大都不會為大眾注意,更難以在網上瘋傳。而且高市領導的執政聯盟是少數執政黨,難跟安倍時代比擬。如何鞏固基礎,便得要花點心思。這幾天在網上瘋傳的是高市跟特朗普手挽手、親切私語的照片。要知道,過去瘋傳的都是石破茂在國際場合上的窘態,例如坐着跟各國領袖握手、西裝又穿不好等。現在,日本終於有一名笑容可掬、舉止自然親切的領袖,還要跟特朗普那麼親密互動,保守派支持者看在眼裏,應會想:日本果然回來了!

安倍跟特朗普的兄弟情叫人記憶猶新。安倍在特朗普2016年爆冷當選總統後立即赴美拜會,締結兩人友誼,兩人此後的親密互動都成為茶餘飯後話題。安倍深明應付特朗普之道,討好對方之餘又沒在貿易問題上退讓太多。他有見特朗普對外交理念與戰略構想並沒有太大興趣,向美國推銷其「自由且開放的印太」構想便主力拉攏特朗普的國安團隊如博爾頓等人認同。

不過,關係怎樣好也不表示沒齟齬。自日本經濟上世紀80年代起飛後,貿易便一直成為兩國的一大矛盾。美國老是抱怨日本不買美國車、又不開放農產品市場。今天大眾回憶中只記得特朗普跟安倍如何結伴打高爾夫球,卻忘記當年日美貿易談判是如何艱難。特朗普曾向安倍施壓,威脅對日本車加徵關稅,還一度高喊「No Deal!」使談判陷入危機。美國當時主要關注的是要日本開放牛肉等農產品市場,日本便利用作籌碼,令美國放棄大加日本車關稅。

特朗普2.0貿易更強硬 先做老友較實際

時移世易,特朗普2.0在貿易問題上更加強硬,矢志向包括盟友在內的國家加徵稅,以促進美國再工業化。日美貿易談判今年初膠着之際,不少輿論都把矛頭指向石破茂。的確,石破茂跟特朗普沒有深厚感情,會面都只是例行公事。特朗普可以親切叫安倍「Shinzo」,但石破茂的名字Shigeru對特朗普來說太難讀又難記,於是今年7月大發雷霆威脅加日本關稅時只喚石破茂做「Mr. Japan」。相反,高市的名字Sanae對特朗普來說好唸得多,而且還有安倍的友情牌加持,兩人初次見面便互相恭維。

然而,談判從來不是一國領袖便可完成的事。問題關鍵在於特朗普2.0跟1.0已經大幅改變。原來跟特朗普1.0外交團隊打好關係的日本官僚面對貿易鷹派當道的2.0不得其門而入,溝通無門。日本談判代表、經濟再生相赤澤亮正怎樣「入鄉隨俗」跟特朗普戴上MAGA棒球帽,也於事無補。

高市繼承的正是石破茂政府千辛萬苦達成的貿易協議,美國對日關稅為15%,雖比4月時加徵的對等關稅24%低,但也較原來的多。汽車關稅亦只獲減至15%,鋁鋼關稅並沒有減免,仍然是50%。日本還承諾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

高市早苗對着特朗普主要強調安全保障議題,迴避探討日美間的經濟或貿易矛盾。她主動向特朗普提及將提升防衛預算,日美亦簽署礦物、造船等技術合作協議,顯示日本對美國的重要。這固然符合美國對其盟友的期望,但也契合高市及其所代表的保守派願景。

不喜歡高市的人或許會批評她對特朗普過於「諂媚」,《每日新聞》社評便批評高市太過迎合「美國優先」。然而,自特朗普重新上台以來,爭相向他示好、要提名他諾貝爾和平獎的領袖大有人在。畢竟,眾所周知,特朗普的外交作風率性多變,與其費盡唇舌向他闡述全球政經格局或自由民主價值,不如先做他老友較為實際。

真正棘手問題在特朗普走後

在送走特朗普後,高市才開始面對更為棘手的一系列問題。她已向特朗普表明將提高防衛預算,她將原計劃於2027年度達成「佔GDP 2%」防衛預算目標提前兩年實現。儘管特朗普反應甚為正面,但美國近日也敦促盟友進一步提高國防開支。北約今年6月便同意將其成員國防開支目標提升至佔GDP 5%;美國防長亦曾指出日本應以約5%為目標。但「錢從何來」卻是一大難題。

日本2024年的名義GDP已超過600萬億日圓,若要達到5%要求,國防預算將達30萬億日圓,為現時的預算3倍,將佔整體預算的25%。要找財源支付這筆預算並不容易。政府可能削減社會保障開支或加稅,亦有意見提出可發債支付。但無論哪一個選項都會激起爭議。

另一個棘手問題便是高市今次迴避了的經貿問題。日本民間仍然期望政府能爭取美國調低汽車關稅及鋁鋼關稅,也希望日本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有多些控制。日美兩國日前只發布了fact sheet,列出日本對美5500億美元投資構想的項目清單,包括核能、人工智能等項目。但如此巨額投資並非一時三刻可決定,而且主導權在民間企業,企業必然小心評估風險,但美國則希望日本盡快落實投資,更可能威脅以加徵關稅報復。另外,據日本傳媒報道,高市拒絕了特朗普要求日本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的提議,美國日後會否重提要求仍然是未知之數。

對高市而言,當務之急仍是鞏固執政基礎。自民黨與合作了25年的公明黨分道揚鑣,轉而與在安保議題上立場相近的日本維新會組成新聯盟。這一組合雖有助於推進高市的政策議程,但未來選區協調問題已讓黨內不少人暗自不安。高市既要安撫黨內派系,又要推進自己議程之餘又得顧及商界利益,兩頭都不能失衡。她在日本接待完特朗普後,便赴韓國跟中韓領袖相繼會面,為日本的外交預留迴旋空間,也試圖以此緩和外界批評。畢竟,她一貫的右翼史觀長期引發中韓疑慮,而日本商界亦普遍認為維持對華穩定關係至關重要。

回頭看,今天跟特朗普鏡頭前的親密互動,可能只是高市首相生涯最容易過的一關,真正的考驗在於能否在大國之間拿捏微妙的平衡線。高市是否安倍的好學生,還待驗證。

文˙林康琪

編輯˙谷理揚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