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張學良侄孫官媒撰文 嘆台獨曲解「光復」涵義
 
																								
												
												
											【明報專訊】張學良侄孫、全國政協委員李大壯昨在《人民日報》撰文,指「台灣光復」在台被賦予割裂色彩,理解與大陸明顯不同。認為應在經貿、教育、科技等領域加強合作,讓同胞感受到兩岸關係改善帶來的實惠。
李大壯是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同時是港台經濟文化合作協進會主席。昨日《人民日報》刊出李的文章「以史為鑑,走和平融合之道——我的兩岸見聞與思考」。文中提及,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中,台灣光復是一段極具歷史意義的篇章。不僅是抗戰勝利的重要成果,也是中華民族洗刷百年屈辱的標誌,是中國政府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的重要鐵證。
李寫道,其大爺爺張學良是這段關鍵歷史見證人,1936年與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推動國共二次合作,「明年是西安事變90周年,這段歷史再次提醒:民族大義之上,沒有任何利益可替代民族團結的需要」。
他提到,台灣社會對「光復」的理解,與大陸存在不小差異。本應是兩岸共同紀念、共同緬懷的日子,卻被賦予對立、割裂色彩。在一些台媒和「台獨」分裂勢力、政治團體的論述中,「光復」被淡化甚至被重新定義,歷史敘事被肢解、曲解,缺乏應有的民族立場。「這種差異,折射出當下兩岸關係的複雜性,讓我感到相當遺憾。」
李最後強調,「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兩岸應依託文化紐帶,加強多領域合作,讓同胞感受融合實惠,共同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