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nect with us

港聞

等急症時間 官網改按分流類別顯示

發佈於

【明報專訊】沿用近9年的公立醫院急症室等候時間顯示方法迎來改變,網頁由以往統一只顯示病人最長等候時間,改為按分流類別顯示等候時間,並提供更多即時資訊,例如讓公眾知道有危殆病人需搶救。醫管局回覆本報表示,為消除公眾過去對急症室等候時間的誤解,本月13日起已更新全港急症室的等候時間顯示系統,讓求診病人更清楚掌握急症室狀况,新系統顯示的資訊較過往更能準確反映不同類別病人的實際等候情况。

現時公院急症室病人會被分流為5類,依次為危殆、危急、緊急、次緊急及非緊急。醫管局設有服務目標,危殆病人應該「零等候」,危急病人95%會在15分鐘內獲治理,緊急病人90%會於30分鐘內獲治理。

以往各間急症室顯示等候時間方法不一,醫管局自2016年底起統一公布標準,即顯示過去3至6小時候診最久病人等候時間,當中排除曾長時間離開急症室的病人,系統每15分鐘更新一次。

另增搶救危殆者提示大型事故信息

根據醫管局網站,上周一推出的新系統改為顯示各間急症室的「危殆」、「危急」、「緊急」及「次緊急及非緊急」4個組別病人的等候時間(見表),其中在「緊急」和「次緊急及非緊急」組別增設一半病人及大部分病人可獲診治的預計時間供參考。

至於推出新系統原因,醫管局發言人回覆本報解釋,過往急症室的顯示系統只會整體顯示病人需要等候的最長時間,容易被錯誤理解為所有病人的等待時間,重申急症室一直採取嚴格分流制度,會根據病人情况緩急,優先診治危殆、危急及緊急的病人,新系統顯示的資訊較過往更能準確及清晰反映不同類別病人的實際等候情况。

彭鴻昌:助病人判斷轉看私家否

醫管局指出,新系統顯示的等候時間是反映絕大部分病人均可在該時間內就診,只有少數需等候至系統顯示的時間。局方又稱,為提升急症室運作透明度,新系統會顯示急症室搶救病人狀况,每當有危殆或危急病人需搶救,系統熒幕會出現紅色燈泡提示;若遇上大型事故,更會顯示「多名病人正在搶救中」的信息,讓病人理解等候時間可能延長,以及反映急症室醫療團隊正優先處理危重病人的實時情况。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協幹事彭鴻昌認為,新系統更能清晰顯示不同分流類別的預計輪候時間,提供更多資訊,有助病人判斷,尤其正輪候的病人「至少知道還要等多久」;部分屬第三至五類的病人倘正思考是否到急症室,則可於網上了解輪候時間,並按自身病况,「再判斷想不想等這麼長時間,抑或嘗試去看私家醫生或私家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