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中美角力下四中全會召開 「十五五」料AI科技成重點

【明報專訊】中共第二十屆四中全會今天起一連4日在北京召開,在中美角力逐漸升級和經濟形勢嚴峻的雙重夾擊之下,國家主席習近平等中央委員將在京西賓館就國民經濟、黨政人事及戰略佈局等進行討論,焦點是制定五年規劃,外界關注中國將釋放出提振經濟、應對中美競爭的強烈信號。
官方宣布,第二十屆四中全會的主要議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員會報告工作;研究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全會將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
在全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上月底開始連續推出8篇財經論述,為中國經濟形勢作信心喊話,回應「中國經濟唱衰論」並作出判斷:「總的看,中國經濟形有分化、勢在向好、未來可期」。中方用行動向世界表明,中國號巨輪是吹不倒、壓不垮、打不破的響當當的「經濟航母」;又稱中國具有完備的產業體系、優質的人才資源等供給側優勢,傳統產業已具備先發優勢地位。
依官媒釋放政策信號的傳統,在本屆四中全會將審議的十五五規劃中,人工智能(AI)、5G通信、新能源、生物醫藥等領域,料將是中方未來佈局的重點。
AI和科技,無疑是下一個五年中國發展的重中之重。有經濟學者透露,十五五規劃的核心主線首先是以AI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這是中國「大國變成強國」的機會。為了達至相關目標,國家會安排增加科技基建,包括算力建設;也將在科技融資方面深化改革,全鏈條支持科技創新。
以往審議五年規劃多放在五中全會,與十八屆四中全會、十九屆四中全會討論黨建、深化改革等議題不同,本屆四中全會將審議經濟議題,引起外界各種解讀。不過,從年期來說,五年規劃收官之年(逢「5」逢「0」)的中央全會審議制定下一個五年規劃,屬於正常安排。
外界關注中委人事調整
歷屆四中全會的中央委員調整,也是外界關注看點之一。第二十屆中央委員原本有205名委員和171名候補委員,不過,近年來包括原外長秦剛、原防長李尚福等人,至少17人辭職或落馬,加上近期如中聯部前部長劉建超等久未公開露面的委員,使缺席率成觀察中共反腐的重要信號。
在全會召開前夕,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何衛東在內9名高級將領被開除黨籍軍籍,其中8人是中委,加上此前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的農業農村部原部長唐仁健、山西省原省長金湘軍、軍委後勤保障部部長張林,以及去年12月逝世的海關總署署長俞建華,本屆四中全會將遞補至少12名中委,超過十八屆七中全會遞補11人紀錄。
中央軍委方面,本屆7人剩4,會否在中央全會上增補也受外界關注。這也關乎何衛東留下的中央軍委副主席、政治局委員兩職。
明報記者
